英國《衛報》悄悄換圖了.

2021-02-25 環球網

當地時間22日,英國《衛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波音747貨機發動機部件在荷蘭掉落」的報導,但卻配了一張帶有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標識的同類機型圖片。此事很快引起中國駐英使館高度關注,2月24日,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此事發聲,要求相關媒體給出解釋並立即作出更正,向假新聞圖片的受害者道歉。24日,《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衛報》已更改了原報導中的配圖,但並未就此事進行道歉。

 

《衛報》原報導中的配圖

 

據《衛報》報導,當地時間周六,一架原計劃飛往美國紐約的LGT5504航班貨機在荷蘭馬斯垂克機場起飛後不久,發動機出現問題,在荷蘭南部小鎮梅爾森上空散落了許多小金屬部件,造成一名婦女受傷,同時造成多輛汽車、房子受損。該貨機隸屬於在百慕達註冊的長尾航空公司,是一架波音747-400貨機。報導稱,荷蘭當局正在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

然而,這篇報導卻在文中配上了一張帶有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標識的飛機圖片,圖中可以很清晰地看見「中國國際貨運航空」以及「Air China Cargo」字樣,此舉引發眾多國外網友的質疑。

 

24日,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衛報》相關新聞錯誤配發涉華圖片一事答記者問,發言人表示,有關報導錯誤配髮帶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標識的新聞圖片,對中國企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對讀者造成誤導,是典型的不負責任、失實報導。中國駐英使館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強烈不滿。我們要求相關媒體給出解釋並立即作出更正,向「假新聞圖片」的受害者道歉。中方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當天,《環球時報》記者再次打開《衛報》的該篇報導,發現文中的配圖已被更換,更換後的配圖中的飛機已看不出國別及航司標識。同時,文末有標識稱:「這篇文章的圖像是在2021年2月23日更改的。」但除此之外,《衛報》通篇報導中並未就此前擅自配以帶有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標識的飛機圖片一事進行道歉。

 

《衛報》調整後的配圖

 

我駐英使館發言人答記者問中指出,新聞媒體理應恪守職業道德,秉持客觀、公正、真實、準確原則開展新聞報導。上述失實報導並非孤例,反映出部分西方媒體對新聞職業道德的漠視和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偏見。中方敦促有關媒體摘下「有色眼鏡」,客觀公正看待中國和中國的發展。

 

此前報導:


中國使館:立即更正,道歉!

相關焦點

  • 《衛報》也來碰瓷
    當地時間22日,英國《衛報》在報導國外航空公司波音747貨機事故時,配圖竟使用了中國國際貨運航空的飛機。對於這種「移花接木」的操作,今天,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要求其立即更正並道歉。目前,《衛報》已經悄悄更換了原報導中的圖片,但並未就此事進行道歉。
  • 英國《衛報》黑國貨航這操作,太BBC!
    當地時間2月22日,英國《衛報》報導了一篇題為「一架波音747貨機發動機部件在荷蘭掉落」的報導,但卻配上了一張國貨航(中國國際貨運航空)飛機的照片.英國《衛報》報導截圖報導稱,當地時間20日,這架隸屬於百慕達長尾航空公司(Longtail Aviation)的波音747-400型貨機,原計劃將飛往美國紐約。
  • ​Radiohead 貝斯手《衛報》發文,指責英國脫歐是音樂人的悲劇
    Radiohead 貝斯手 Colin Greenwood 撰寫文章發表在英國《衛報》上!
  • 外刊 | 衛報 (The Guardian) 2019年 PDF
    刊物介紹  《衛報》(The Guardian)是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被合稱為英國三大報。由約翰·愛德華·泰勒創辦於1821年5月5日。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稱為《曼徹斯特衛報》。1959年8月24日改為現名。總部於1964年遷至首都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
  • 英國衛報指責日漫黑人角色不正確,推特掀起角色黑人化修正熱潮
    美國黑人事件目前進展如何,估計經常關注時事的網友會比較清楚,但是英國衛報
  • 波音幹的糗事,《衛報》硬塞給中企
    當地時間2月22日,英國《衛報》報導了一篇題為「波音747貨機發動機部件在荷蘭掉落」的報導,但配圖卻是國貨航的飛機。
  • 衛報觀點:英國脫歐與英語圈國家的自我封閉
    The Guardian viewon languages and the British: Brexit and an Anglosphere prison衛報觀點
  • 【昭告天下】2016年《衛報》英國大學排行榜丨童鞋們,又有東西可以吐槽了!
    點擊上方「留學帝」關注訂閱,即可成為留學帝國公民哦~童鞋們,2016年《衛報》英國大學排行榜出來啦!
  • 哈哈哈,中國99乘法表又來折磨英國人了!外國網友炸了
    《衛報》:乘法表測試將於3月份在小學試行。2020年將成為強制性考試,教師們表示擔憂。(《衛報》網頁截圖)推行完乘法表還要考試?這部紀錄片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當時《衛報》在正式播出前還發表了新聞稱,上海的老師將「數學的藝術」帶入了英國課堂。
  • 「不要談有損中國利益的事」,英國情報局警告:可能被中國監視
    英國《衛報》4月24日消息,英國情報機構上周告知政府和議會,不要將Zoom用於機密業務,更不要用它來談論有損中國利益的事情,理由是Zoom「可能容易受到中國監控
  • 外國波音747發動機起火 英國媒體配圖故意用中國飛機照片
    航空圈訊 英國《衛報》2月22日報導了一篇題為《波音747貨機發動機部件在荷蘭掉落》的新聞,但配圖卻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
  • 衛報觀點:英國脫歐與英語圈國家的自我封閉 丨雙語閱讀
    The Guardian view on languages and the British: Brexit and an Anglosphere prison衛報觀點現代英國一直有一個優良傳統:培育一種少數人的語言。但是英語人長期以來都不願意使用外語。四分之三的英國人只能用英語談話。如果不是有雙語移民(進入英國),這種語言單一將會更加嚴重。它可以反映出許多東西,但是越來越少外語教學是尤為關鍵的。持有(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的人中,會外語的人數每年都在下降。越來越少的人有語言合格證書,導致越來越少的人有能力去教授這種語言。
  • 世衛組織喊話英國
    據英國《衛報》30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WHO)當天已經敦促英國,在給新冠易感人群和醫護工作者等接種新冠疫苗後,暫停疫苗接種計劃。《衛報》:世界衛生組織敦促英國在給新冠易感人群接種後暫停疫苗接種據報導,WHO發言人瑪格麗特·哈裡斯(Margaret Harris)當地時間30日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早間新聞上呼籲英國人「你們可以等等」,因為確保全球公平分配(新冠疫苗)「顯然是道義上正確的事情」。
  • 英國抓娃娃機拓展了「新業務」,可以抓廁紙和洗手液……
    據CNN3月9日報導,英國一名商人也因此打算給焦慮的公眾帶來一點歡樂,並提供給人們需要的產品而改變了傳統的抓娃娃機。抓廁紙機,圖據:CNN48歲的羅伯·布拉迪克是英國德文郡一個假日公園的老闆。該公園的抓娃娃機裡以前放的是「冰雪奇緣」和彼得兔的周邊玩具,但「它們在今天早上被驅逐了。」布拉迪克將抓娃娃機裡放上了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兩種清潔產品:廁紙、洗手液。
  • 英國換個LED燈泡需要7個人引發眾網友「吐槽」
  • 自從英國新版硬幣換了女王新頭像之後...
    硬幣上的頭像平均10多年才要換一次。。看看之前幾個。。。。。 女王到現在已經換了5次了。。。恩。。。 超長待機就是這麼碉。。。。看這5個。。。平民女王版。。。去掉王冠的女王。。鄰家老奶奶的感覺啊! 女王側顏好看,要是個醜人印在硬幣上我都不想拿出來李牛牛愛吃肉:我們的毛爺爺永遠不用換Tiffaaaaaaaany:老查肯定急死了說:媽,給兒子留點時間換頭像行不?
  • 英國大貓熊擬送回中國動物園:缺錢養不起
    圖片來源:衛報英媒報導,由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造成的沉重財政壓力,愛丁堡動物園(Edinburgh Zoo)不得不考慮節約措施,其中包括將英國僅有的一對大貓熊送回中國。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衛報(The Guardian)報導, 2011年12月,「陽光」和「甜甜」被租借到愛丁堡動物園,租約10年。它們是英國僅有的一對大貓熊,每年的租借費用約100萬英鎊(約140萬美元)。
  • 利益面前,英國首相攤牌了,聲稱自己是狂熱親華派!
    去年起,英國在美國政府後面亦步亦趨,接連對中國涉港、涉疆,以及疫情問題指手畫腳。就在2月15日,英國首相詹森還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重提武漢,炒作「疫情中國負責論」。但令人無語的是,屢次大放厥詞的詹森,原來還有兩副面孔。英國《衛報》在21日報導中揭露,就在上述言論發表三天前(2月12日),詹森在唐寧街與中國企業舉行了圓桌會議。
  • 【震驚】強效止痛藥當毒品 英國60人吸食芬太尼喪命
    《衛報》1日援引英國國家反犯罪局數據報導,自2016年12月以來,60名吸毒過量致死者的屍體中都發現芬太尼或相關成分;另有70名「癮君子」的屍體尚在接受檢驗,他們被懷疑死前曾吸食含有芬太尼的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