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家人團聚、外出聚餐成為歡度節日的首選。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2日,記者走訪成都、眉山等地部分餐飲場所,發現按需點菜、自覺光碟正成為「常規動作」。(2021年1月3日人民網)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人們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慣也在悄然改變。從機關、學校、企業到百姓人家,從食堂到餐館,從小份菜到半份菜,從「吃不完打包」到剩菜超重受罰,都在踐行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厲行節約逐漸成為新時尚。
如今,制止「舌尖」浪費我們取得了成效,但我們還不能放鬆。厲行節約,制止舌尖上的浪費,節日是重點也是難點。元旦過後就臨近春節,春節期間是重要節點,也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春節期間,親朋好友聚會、生日宴、婚宴、同學宴、團年宴等宴會日益增多,厲行節約就變得很難。一些人認為餐桌有剩有餘就是「年年有餘」,講排場、比闊氣、搞攀比,「不差錢」式的消費,甚至一些人「自己掏錢、豐儉由我」的錯誤觀念,使得「盛宴」變「剩宴」。
筆者認為,要搞厲行節約,就要緊盯節日不放,節日期間堅持厲行節約不浪費,讓節日變「節糧」來引領厲行節約新風尚。節日期間大擺宴席,鋪張浪費,就是人們的「面子」思想在作怪,還沒真正在思想上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沒把厲行節約貫穿到生活的每個細節。厲行節約,要從我做起,從日常做起,更要從節日宴會做起,要以「光碟」為榮,以「剩宴」為恥,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用切實的行動來改變自己陋習,並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
厲行節約,讓節日變「節糧」,除了需要人們的自覺性,還需要餐飲店的引導、行業部門的監管、社會氛圍的營造、國家相關制度的完善,多措並舉,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文明習慣。(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