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樹葬、壁葬…… 節地生態葬漸成紹興新風尚

2021-02-20 紹興文明

4月3日,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孫同學和幾個離家鄉較遠的同學用網上祭祀的方式緬懷先烈和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前夕,紹興市越城區的蔡女士在家中將一束菊花擺放在父母的遺像前,深深鞠躬,以表思念。

  今年3月21日,蔡女士徵得其他家人同意後,帶著父母的骨灰,來到位於浙江溫嶺的中國海事碼頭,參加了由省裡舉辦的海葬儀式,將父母的骨灰撒進大海。

  記者日前從紹興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了解到,近年來「節地生態葬」在紹興已經漸成新風尚。據統計,2007年4月《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快殯葬改革全面推行生態化葬法的實施意見》頒布至今,紹興已經有35959位逝者實行了綠色生態化葬法。

  「近年來,綠色生態殯葬理念逐步得到群眾認可,紹興倡導的綠色生態化殯葬主要方式是把人的遺體火化後,通過草坪葬、水葬、樹葬、壁葬、塔葬等不佔地或者少佔地的方式處理骨灰,具有環保、低碳、節地等優點。」殯葬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紹興從2012年開始推出海葬活動,海葬也逐漸成為我市葬法的一種新選擇。截至目前,紹興共有21位逝者實施了海葬;採取樹葬形式的有66位;壁葬的有2500位;塔葬的有700位及其他3萬多位採取如安息堂骨灰存放等形式的綠色生態化葬法。而今年3月在溫嶺舉行的海葬儀式中,紹興有4戶家庭參加。

  殯葬方式正在向綠色環保靠近,祭祀方式自然也是越來越文明。記者了解到,紹興從去年起推出了「越州祭祀網」3D實景展示公墓,無法回鄉祭掃的人們,可以通過網絡表達對過世親人的思念。此外,紹興文明網也推出了「網上祭英烈」頁面,截至4月3日早上8點,已有7萬餘人在網上向英雄烈士們表達了哀思。(紹興晚報 記者 李穎 文 黃霄 攝)

相關焦點

  • 【清明】樹葬、壁葬......這些生態葬,你能接受嗎?
    長輩去世後,大張旗鼓地『折騰』,實在沒有必要。」周先生認為,樹葬既節約了土地,又節省了費用,利國利民,何樂而不為。(網絡配圖)選擇樹葬的多為醫生教師       十堰吳女士的父母先後於2014年、2016年去世,合葬在花果公墓樹葬區。
  • 你了解花葬、樹葬嗎?
    我們平時說的節地生態葬,是指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採用樹葬、花葬、草坪葬,以及骨灰立體安葬等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安葬骨灰的安葬方式。節地生態葬是殯葬改革的主要內容,目的在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精神文明建設。很多人對新型、環保的節地生態葬好奇,到底哪些屬於節地生態葬呢?節地生態葬包含節地葬和生態葬兩種:塔葬、壁葬、一穴安放3個及以上骨灰為節地葬,花葬、樹葬、草坪葬、不保留骨灰為生態葬。塔葬、壁葬:在骨灰樓(塔、壁等)以格位存放骨灰的立體安葬形式。
  • 壁葬、樹葬,湘潭人能接受嗎?
    樹葬無人問津 成擺設在天福陵園的壁葬區,63歲的李曉玲正用紙巾仔細地擦拭著兒子的墓碑,去年,兒子因病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最初,她也想過讓兒子「入土為安」,但考慮到家裡的經濟狀況,還是給兒子選擇了壁葬。
  • 創新葬式知多少
    相比較發達國家千奇百怪的殯葬創意,中國的新型葬式才剛剛起步,不過隨著殯葬改革的推行,現在上海越來越多的墓園開始研發推廣綠色環保的節地生態葬,市民也逐漸接受這種有別於傳統「厚葬」理念的形式。目前本市各大經營性墓地90%以上為節地墓型,除了傳統墓碑小型化,其中有近20%左右的創新型葬式供市民選擇。
  • 在武漢,他們以這樣的方式回歸自然...揭秘最低廉的安葬方式:生態環保葬.
    環保葬,又叫生態葬或節地葬,是一種新的喪葬形式,主要以樹葬、壁葬、草坪葬和花壇葬為主。為了深入了解環保葬,編編來到位於武漢市東部組群新城陽邏經濟開發區內的萬福淨土陵園,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環保葬的幾種不同形式。| 花壇葬花壇邊上的石碑可以刻上逝者的名字和生平,到了一定時間時間,花壇裡的各式花卉都會陸續開放。樹葬把墓地變成了林地,經濟文明,環保衛生。
  • 生態葬、骨灰鑽石葬、你會怎麼選擇?
    近年來,各殯葬單位在優化傳統祭奠方式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節能環保、綠色生態的新紀念方式。公益生態葬近幾年來,民政部倡導推行生態葬,海葬、散灑等公益活動,全國多數陵園響應民政部號召,結合自身墓地推出的生態葬,如: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壁葬、室內葬等等,相對於傳統墳地墓葬,生態葬節約土地,費用較低,在清明節、中元節等傳統節日祭掃也更加文明環保。
  • 武漢首個全壁葬公墓在新洲落成
    武漢市錦輝天堂文化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段巍表示,與墓葬相比,壁葬節地、便宜。使用墓葬,每位逝者佔用土地2至4平方米,價格在5萬元以上,而壁葬佔用土地僅0.25平方米,「天堂園」壁葬格位目前的起售價為1.2萬元起。對於網友質疑「奢侈墓地」,段巍解釋說:「豪華的只是外部建築風格,實際上我們是典型的綠色殯葬墓地。」
  • 上虞區舉行首屆集體海葬儀式,推行四新綠色殯葬
    近年來,隨著殯葬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樹葬,花壇葬,海葬等節地生態葬法為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對此,我區在積極推進生態葬法逐步落地的同時,加大了獎補力度。自2020年起,樹葬、花壇葬等模式,由原來的3000元獎勵,提高至5000元;海葬由原來的5000元獎勵,提高至10000元。
  • 肇慶可以「樹葬」了!你知道嗎?
    談到選擇樹葬的原因,他們這樣說。家屬莫先生我們從肇慶市殯儀館了解到,樹葬這類型的節地生態葬既環保,又能寄託家屬對逝者的哀思,覺得這種方式不錯,所以就選擇了樹葬。肇慶市常青仙樂園管理中心主任趙江平從2013年開始肇慶市就推行綠色生態葬(樹葬),今年已經是第七個年頭,目前共有130名先人選擇這種葬法。
  • 錦州市四區實行免費獎補節地生態安葬 樹葬、花(壇)葬、草坪葬免費且一次性獎補1500元
    近日,我市民政局等11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實施意見》,從2017年起,有利環保又惠民的節地生態安葬獎補政策已開始在我市實行。
  • 把思念與愛隨身攜帶 南京首推「生命晶玉」生態葬
    當天,記者在雨花功德園桂苑看到,一對巨型的蝴蝶雕塑揭幕,這座名為「蝶戀花」的雕塑將成為「生命晶玉」生態葬所在地。      雨花功德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生命晶玉」克服了遺體火化後散狀骨灰的許多缺點,它有利於骨灰體積的大幅減量,為節地生態安放提供了可能,同時它的形態和色澤具有美感,可消除人們面對骨灰時的壓抑和恐懼心理,亦可製成飾品可貼身紀念,為親人留下最後的念想。
  • 樹葬 生命的盡頭是綠蔭
    這是安慶市公墓管理處第三次舉行樹葬儀式,此次樹葬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民政局領導大力支持,此次活動對喪屬全免費、純公益。我市第一個申請樹葬的江秀清老人的兒子,今天又帶著84歲老父親的骨灰在這裡下葬。他對記者說,父母在世時就立下遺囑,要求將他們進行樹葬,既含有「葉落歸根」的深意,且不與活人爭地,不多佔土地資源,更是文明環保,簡樸節約,可以說是一種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綠色生態葬。
  • 興寧提倡樹葬,你怎麼看?
    為倡導綠色殯葬理念,推行節地葬法,樹立文明喪葬新風,興寧市民政局定於4月20日組織開展先人骨灰免費樹葬活動,昨日起開始接受報名。3月28日起至4月16日止報名地址1:興寧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股電話:0753-3261853報名地址2:興寧市殯儀館電話:0753-3268101、0753-3268311▼2017年4月24日,我市在新陂鎮茅塘村鴨麻嶺樹葬區舉行骨灰樹葬儀式:
  • 來生願做一棵樹——寧波市鄞州區省級樹葬示範點第四屆集體樹葬安放儀式順利舉行
    今日上午,由寧波市民政局指導,鄞州區民政局主辦,寧波市同泰嘉陵陵園承辦,寧波市殯葬協會、寧波永逸殯葬禮儀有限公司協辦的寧波市鄞州區省級樹葬示範點第四屆集體樹葬安放儀式在寧波市同泰嘉陵陵園樹葬區順利舉行。
  • 在遼源選擇這兩種節地生態葬式葬法不花一分錢!
    幾年來,我市在改變焚燒封建迷信殯葬祭祀用品陋習的同時,積極推行樹葬、海葬等節地生態葬式葬法。  樹葬  樹葬是指將骨灰直接撒於樹下或使用可降解容器將骨灰埋於樹下,並以樹為碑,不留墳頭、只作標記,讓生命在綠色中延續的生態葬法。
  • 「自然葬」、「鑽石葬」聽說過嗎?一分鐘帶你了解各國殯葬新方式!
    日本:青睞「挖坑」樹葬根據媒體報導,在東京都內的墓園買一塊墓地,一般需要約30萬元人民幣,即使在地方城市,也要約6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樹葬的價格就低廉多了。安放遺骨,大約在8000元-1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安放骨灰,只要2500元-3100元左右。「自然葬」包括為回歸自然而撒骨灰,以及為了保護環境而不在墓地構築人工建築物。
  • 【文明平江】立遺囑帶頭樹葬 樹新風文明節儉
    「感謝黨委、政府幫我父親完成了遺願,樹葬的流程簡潔、規範,工作人員真誠、細緻,真的很感謝。」想起前不久父親的葬禮,戴衛紅在悲痛的同時,反覆表達著對鎮村幹部的感激之情。「根據傳統,父親遺體本應入土安葬,但是鎮、村幹部都在宣傳移風易俗、文明殯葬,大家都積極響應,我們也不能落後。這次樹葬,政府不僅減免了『五項』費用1200元,還給我們生態安葬補助金1000元,最後我家節省了1.6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