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在安慶市公墓管理處內,88歲的張家賓老人將自己80歲老伴張翠蘭的骨灰罈放入茶花樹下,以樹代墓安葬親人,讓骨灰「化作春泥更護樹(花)」。這是安慶市公墓管理處第三次舉行樹葬儀式,此次樹葬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民政局領導大力支持,此次活動對喪屬全免費、純公益。
10日上午9點30分,在低回的哀樂聲中,16位喪屬的家庭成員手持鮮花,用筆寫下心中的思念之詞粘貼在汽球上進行放飛,寄託心中哀思。
仿佛天空也有感應,此時下起了柔柔的細雨。隨後喪屬們集體來到茶花樹下,將可以降解的骨灰罈緩緩放入樹下,自己動手將黃土埋上,在掩埋中他們不斷祈禱親人們一路走好。
我市第一個申請樹葬的江秀清老人的兒子,今天又帶著84歲老父親的骨灰在這裡下葬。他對記者說,父母在世時就立下遺囑,要求將他們進行樹葬,既含有「葉落歸根」的深意,且不與活人爭地,不多佔土地資源,更是文明環保,簡樸節約,可以說是一種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綠色生態葬。
45歲的楊美琴女士,患癌症已經5年,她生前就將身後事安排好,告訴自己父母不要悲傷,死後要將自己樹葬。兩鬢花白的兩位老人手裡捧著女兒的骨灰罈,眼淚滾滾,他們說女兒最後一個心願一定要完成,讓女兒一路走好。
公墓管理處司海主任告訴記者,樹葬就是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裡,上面種上一棵樹作為紀念的新的骨灰處理方式。樹葬沒有墓穴,使用可降解的特製骨灰罈。它具有兩大優勢:首先,樹葬節約土地和資金,能綠化環境;其次,它與寄放和江葬比起來,更切近「入土為安」的觀念,且容易讓群眾接受,推行起來就比較順利些。
每年公墓管理處會提前登記樹葬申請,然後集中起來,集體安葬。以後他們還將推出壁葬、花葬等多種形式的安葬方式及一系列的惠民優惠政策,努力為我市的殯葬改革貢獻一份力量。
來源:安慶晚報 記者 周國慶/文 徐勇進/攝
你好,我的名字叫安慶,這是我的最新簡歷,請多關照!
震驚!宿松下水道施工挖出4192塊銀元!
如何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 分配不均這一老大難問題?點進來有答案~
安慶「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打響!鐵腕治汙明確「時間表」「任務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