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汽配銷售的周先生,非常認同母親「願化青山一棵樹,不作荒山一丘墳」的想法。「其實,長輩在世時,能吃、想吃的時候,給他們吃好的,能玩、想玩的時候,陪他們玩好,就是最大的孝順。長輩去世後,大張旗鼓地『折騰』,實在沒有必要。」周先生認為,樹葬既節約了土地,又節省了費用,利國利民,何樂而不為。
(網絡配圖)
選擇樹葬的多為醫生教師
十堰吳女士的父母先後於2014年、2016年去世,合葬在花果公墓樹葬區。他們生前都是湖北醫藥學院的老師,都曾表示去世後想要樹葬,「父母認為樹葬不僅環保、經濟,還為國家節省了土地。」吳女士透露,長眠在樹葬區的好幾位逝者,生前都是父母單位同事。
花果公墓管理人員劉宇說,「關鍵是觀念問題,其實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選擇低價位的環保生態葬是不孝、沒面子,事實上,目前選擇樹葬的人文化素質都較高,很多人生前都是教師、醫生。」
十堰2001年就開始推廣樹葬、壁葬
2016年2月,民政部等9部門印發了《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積極推廣更加環保、省錢的生態殯葬方式。記者從市殯葬管理所了解到,其實十堰早在2001年就開始推廣樹葬、壁葬等生態葬法。
受地理條件限制,城區3大公墓中,花果公墓、茅箭公墓開闢了樹葬,十堰公墓則開闢了壁葬。
「出於防火需要,樹葬區不允許燒紙,位置也相對狹窄,只在墓園下方設置了專門的火紙焚燒區。」茅箭公墓負責人介紹,該公墓也於幾年前開闢了樹葬區域,共有100多個位置,價格僅在3000元左右,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家庭選擇樹葬方式。
另外,十堰公墓在2004年推出了壁葬,即將骨灰盒嵌在牆壁內的喪葬方式。與該公墓傳統墓葬5250元至56800元的價格相比,壁葬只需要2800元,但十幾年來只有100多人選擇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