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哈爾濱殯葬」快速關注
當天,記者在雨花功德園桂苑看到,一對巨型的蝴蝶雕塑揭幕,這座名為「蝶戀花」的雕塑將成為「生命晶玉」生態葬所在地。
雨花功德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生命晶玉」克服了遺體火化後散狀骨灰的許多缺點,它有利於骨灰體積的大幅減量,為節地生態安放提供了可能,同時它的形態和色澤具有美感,可消除人們面對骨灰時的壓抑和恐懼心理,亦可製成飾品可貼身紀念,為親人留下最後的念想。
「生命晶玉」的成功推出,在當前土地稀缺的剛性制約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生命晶玉」體積小、形態美,可長久保存,個性化優勢突出,「生命晶玉」生態葬可以為市民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的空間。
該陵園工作人員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一對巨型蝴蝶雕塑48平方米麵積計算,可以同時安放88個生命晶玉葬、189個雙穴璧葬、123雙穴生態墓,大大節省了土地資源。
在儀式現場,趙汝軍夫婦告訴記者,百年後將遺體器官捐獻,這是他們的一個約定,即使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也想為社會做點貢獻,「我們很贊同『生命晶玉』生態葬的形式,這種方式綠色環保、節約土地,值得推廣。」
南京市紅十字會秘書長李儉表示,「生命晶玉」生態葬的理念,與遺體器官志願捐贈的理念不謀而合,二者都反映著保護生態、文明殯葬的理念,推動著殯葬改革的步伐。
「生命回歸大地,骨灰融入自然」。據了解,讓逝者長眠在樹木、花壇、草坪下,與大地融為一體,這是一項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利國利民的舉措。
從2005年開始,全市各大陵園都開闢了生態葬區,推出花壇葬、樹葬等生態處理骨灰葬式。根據殯葬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上萬戶家庭為逝者選擇了生態葬,其中僅長眠於雨花功德園的生態葬逝者就有9000多名。
來源:南京殯葬96444、南報融媒體、紫金山新聞
文章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