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上期在這個「大蔣堂」給大家介紹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之一——東北大學的時候,告訴大家日本還有一所著名的國立大學,簡稱是「北大」。當時,我還提醒大家注意,在日本聽到日本人說自己是「北大」畢業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他做過日本留學生,是從「北京大學」畢業的。要知道,在日本,「北大」是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北海道大學」的簡稱。這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也是一個常識點,希望大家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做出「無知者無畏」的事情來。
說起來日本的北海道大學,那是1876年創辦的。他的前身是「札幌農學校」。大家知道,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對江戶時代才納入日本管轄的北海道進行實際有效的統治,日本內地掀起了進入北海道的熱潮。為此,明治政府在這裡設置了「札幌農學校」,因為當時北海道的農牧業是最為發達的。
到了1907年,中國這邊是大清光緒33年,在教育史上出現了《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女子師範學堂章程》,中國的女子教育從此獲得合法權。在日本這邊是明治40年,札幌農學校成為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11年以後的1918年,這所學校成為北海道帝國大學,也就是當時日本國內的7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日本戰敗,「帝國夢想」徹底被打碎,1947年北海道帝國大學改名為「北海道大學」。到2004年,正式成為「國立大學法人北海道大學」。
在北海道大學校園裡面,有一座「克拉克雕像」。他是美國人,也可以說是北海道大學的創辦人之一、是該校第一任副校長。當年,克拉克博士離開這所學校的時候,充滿激情地給學生們留下了這樣一句話——「Boys, be ambitious!」,那就是:「孩子們,你們要胸懷大志啊!」沒有想到,這句話就成為了北海道大學的校訓,一直傳承至今。
作為我個人來講,我比較敬佩畢業於札幌農學校、從1984年到2004年間成為日本五千元紙幣上的人物——新渡戶稻造。他受這所學校國際化教育的影響,畢業以後留學歐美,娶了一位美國老婆,還應給人家起了一個名字叫「萬裡子」,然後很得瑟地帶回日本。如果說這位美國妻子給新渡戶稻造最大的幫助,那就是和他一起把日本的《武士道》一書翻譯成為英文,讓整個世界從此知道了日本的「武士道」。日本政府至今應該還欠他們一筆「外宣費」的。
現在,北海道大學下設12個學部,本科教育共有56個專業;20個研究生院,設有72個研究科。
北海道大學最牛的研究所有三個,那就是低溫科學研究所、電子科學研究所、遺傳基因病控制研究所;他們還有三個尖端研究中心——催化化學研究中心、斯拉夫研究中心、信息基礎中心。
北海道大學在2021 QS亞洲大學排名中,位居第139名,在日本國內排名第8位;在2020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日本國內排名第6位;根據2014年3月《自然》發布的年度自然出版指數(日本機構排名)報告,北海道大學2013年《自然》雜誌高質量論文的貢獻指數位列第9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海道大學附屬圖書館內藏書量達380萬冊,在日本國內也是屈指可數、規模宏大的學術圖書館。
北海道大學還有一項光榮的標誌,那就是2010年,北海道大學工學部教授鈴木章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北海道大學也有優秀的中國校友。一位名叫羅宗洛,是我國現代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曾經擔任臺灣大學第一任校長,還擔任過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另一位名叫李相符。曾任中國副部級幹部——林墾部副部長,還擔任過北京林學院院長、中國林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林學會理事長等等。
我記得一位中國留學生告訴我:日本的北海道類似中國的東北,一年中有很多時間天寒雪多,難以出行,也很難出去打工,真是一個靜心讀書的好地方。這讓我想起中國明代愛國英雄于謙的詩句:「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讀書,留學,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或許正因為這樣,北海道大學現在才擁有來自103個國家和地區的2135名外國留學生。
最後,我還是要對中國留學生說這句話:在日本,上大學,就要上名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