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的羅湖口岸出境通道,一名12歲的女生因為書包「太鼓了」被攔下來檢查,她的書包裡有142支血液樣本。那麼,她究竟要帶著這些血液去香港做什麼呢?這背後又暗藏什麼樣的利益鏈條呢?
事發在今年2月底,深圳羅湖口岸的出境通道,一名學生模樣的小女孩引起海關關員的注意。
羅湖海關旅檢三科的副科長 陳啟鳴:
「羅湖口岸每天都會有很多走讀學童,一般他們背的書包只是放書本、文具、零食。那天這個小女孩比較奇怪,她的書包很鼓,超過了一般小孩書包的程度,感覺都快被撐開了。而且她走得很快,目光沒有看其他人,不像一般的走讀學童的表情和姿勢。所以我們就把她叫過來,讓她把書包放進了X光機裡進行檢查。X光機的成像顯示,書包裡都是淡黃色的管狀物品。」
海關關員開包檢查,發現6個用膠帶纏繞的塑膠袋包裹,每個包裹外面寫著「信」字,初步判斷包裹內是人體血樣試管。羅湖海關依據《出入境特殊物品衛生檢疫管理規定》對這批物品截留處理,經鑑定證實,是孕婦血液樣本。
每支試管用透明膠袋簡單封裝,管身貼的標籤註明了被採集者姓名,並且隨附一張繁體字的「母血Y染色體基因檢測申請表格」,內容包含姓名、身份證/護照號、出生年月、胎芽長度、妊娠周數、血液採集日期、懷孕胎數等具體信息,每支試管容量10毫升,總共142支。這是羅湖海關近兩年來查獲單宗數量最多的違規攜帶血液製品出境案件。
羅湖海關旅檢三科的副科長 陳啟鳴:
「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小女孩她表現出了超出她年齡的淡定,並沒有顯示出害怕、慌張之類的情緒。她說是受人委託,帶這批物品出境過關之後,交給一個叔叔,可以拿到『帶工費』。他們這樣的『帶工費』一般是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像這樣居住在深圳,每天過海關到香港上學的跨境學童,在2017年已經超過3萬人。有組織看中這些學童在兩地頻繁往返,身份不容易引起懷疑的特點,誘使他們中的一些人攜帶走私物品過關。
羅湖海關旅檢三科的副科長陳啟鳴介紹,水貨組織除了尋找特定人群,還會研究海關關員的工作規律,希望逃避檢查,而海關也會隨時調整策略來應對。
羅湖海關表示,人體血液和血液製品等特殊物品可能帶有傳染病病原體,容易引發傳染病的跨境傳播。即便出於合法的醫療目的攜帶、郵寄人體血液和血液製品進出境,也需要提前辦理出入境特殊物品審批手續。
「孕婦血樣」鑑定性別存爭議 組織者將被追究刑事責任陳啟鳴介紹,羅湖海關已對涉事的這名女生批評教育,也通知她的監護人到場協助調查。海關還聯合學校等機構開展宣傳教育,避免學生參與類似的非法活動,影響身心健康發展。
因為中國內地不允許開展胎兒性別鑑定,近年來有中介組織將孕婦血液樣本帶到香港化驗,通過是否存在Y-染色體,來分析胎兒性別。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2016年以來,浙江、福建等地都有類似的案例,部分孕婦拿到鑑定結果後選擇性引產。判決書顯示,每人次檢測費3500元-5000元不等,組織者都被判非法行醫罪,最高刑期一年兩個月,並處罰金,沒收非法所得和針頭、試管、手機等作案工具。
▌本文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