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工作中,依照《血細胞計數復片規則》要求,在血小板數目過高、過低和直方圖異常等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復片觀察血小板形態與評估血小板數目是否相符。
怎樣鏡下估算血小板數目?
經驗快速估算法:
即:10x100鏡下觀察片尾與片邊至少10個視野,求取單個視野血小板數量平均值,然後x15x109/L。
這種估算血小板數目的方法對於復片量大的實驗室一般都比較適用,對於機器製片或許也適用(小編未接觸過該機器,期待指正)。
可對於極少復片量的基層工作人員,以及新學習的同行它也適合嗎?
下面是小編10多天前遇到的一個案例,因條件限制無法獲取更多的圖片,但邏輯思路依然。
該案例為小編同事一親戚的小孩樣本,因在其它地方懷疑「白血病」而復檢與復片。
圖中所示血小板直方圖尾部輕度異常上揚。
同事製片染色後所見如下:紅細胞大小均勻,形態未見明顯異常;部分血小板體積增大,未見巨血小板、幼稚血小板、血小板聚集等異常現象。20個油鏡視野評估平均血小板數量超過30個。估算血小板數量>450x109/L。
那麼問題來了,估算血小板數量>450x109/L,儀器計數血小板數量312x109/L,如此大的差距究竟該參考哪個數據?該差距是何(哪些)因素導致(歡迎留言)?
遂聯繫小編。小編觀察片尾片邊中鏡下紅細胞數目,以及肉眼觀察血片製片情況。建議重新製片,再觀察。
第二次由小編製片染色,所見紅系與血小板形態與前次相同,20個油鏡視野評估平均血小板數量約20個,血小板評估數量為300x109/L左右,與儀器計數結果大致相符。
前後兩次製片結果評估的差異產生的原因在哪裡?
對,兩次製片的厚度差異所致。該方法要求計數視野中紅細胞數量>300個,上限紅細胞數目小編一般控制在400個以內。
差異問題雖然能夠分析出來,可現實的問題是不同人員之間,以及同一人員前後兩次製片厚度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對於基層很少製片的同行來說,這種差異更加的明顯。那麼我們能否避開這種客觀存在的製片厚薄差異,而更加客觀精確的評估血小板的數量?
回答是肯定的。方法如下:
相對精確法:通過觀察鏡下血小板和紅細胞之間的比例,根據儀器紅細胞檢測數目來估算血小板數目。計算方法如下:
重新觀察兩張血片。小編所製片尾片邊部分20個油鏡視野下平均紅細胞數量在350個左右(符合復片規則>300個紅細胞視野的要求),平均血小板數量在20個左右;小編同事自行計數她所制血片片尾片邊部分20個油鏡視野下平均紅細胞數量>500個,平均血小板數量>30個。
以此套入公式計算。小編同事所制血片評估血小板數量約為:316x109/L;小編所制血片評估血小板數量約為:301x109/L。兩者結果大致相符,與儀器計數結果也相符。
小編意見:顯微鏡下估算血小板重複性較差,人工計數並不比儀器計數結果準確。建議條件好的實驗室還是開展光學法測定血小板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