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風寒涼,街頭不少超市店面都開設了熱飲機,把飲料加熱後銷售。然而有人提出疑問:飲料加熱後會對品質產生影響嗎?
超市常出售的熱飲一般有三類:咖啡、奶茶和各種甜茶類飲料,約七成為塑料瓶包裝。在南京板橋新城附近的一家便利店裡,店員表示,加熱櫃一般是人工調節溫度,早上上班時打開,晚上下班時關閉。雖然加熱櫃內的飲料通常賣的比較快,但並不是所有店員都能記清飲品存放在櫃內的時間。
零距離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些大型連鎖超市會給加熱飲料貼上「時控標貼」,標貼上用原子筆填寫了兩行時間:開始加熱時間、飲用截止日期,相隔約14天。該超市銷售人員表示,加熱飲料不會存放超過半個月,常溫的會保存九個月,一旦超期,就會被處理掉。
除了存放時間模糊外,很多品種的飲料還面臨是否適合加熱的問題。部分品牌的飲料在瓶身包裝上印有與加熱相關的信息,一品牌咖啡就在產品說明中提示:「如加熱飲用,加熱溫度不宜超過55℃」。但大多數飲料的包裝上並沒有和加熱相關的信息。
多數情況下,消費者並不能直接看到加熱櫃的溫度。甚至一些便利店的店員自己也不知道加熱櫃的具體溫度是多少。
市場監管部門表示,目前我國對熱飲的儲存期限並沒有具體的檢測或規定。加熱櫃的溫度一般在40~50攝氏度,幾乎不會對塑料瓶的穩定性產生影響。監管部門要求商家儘量不要把加熱溫度調太高,加熱的時間也不要太長,此外還要將熱飲放入加熱櫃的時間進行公示。
小編提醒:如果在加熱櫃內見到不適合加熱的飲品,建議消費者不要選購,對於加熱時間過長的飲品也要避免。購買熱飲時要注意保留購物憑證,如果發現任何問題可以直接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