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毒素的汙染主要是由儲存條件不當造成的,如倉儲溫度高、溼度大、通風透氣條件不良等。由於普洱茶的發酵和倉儲存在高溫、高溼的特殊性,人們對普洱茶是否會受到黃麴黴汙染並產生致癌物質存有疑慮。
2003 年,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就將黃麴黴接種於雲南曬青毛茶,進行模擬普洱茶渥堆試驗,以驗證普洱茶在受到黃麴黴汙染的情況下是否產毒。
2014年,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李亞莉等學者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接種產毒黃麴黴進行模擬普洱茶發酵試驗,並在發酵結束時通過LC-MS/MS 法對茶樣進行黃麴黴毒素檢測,研究普洱茶發酵過程中黃麴黴的生長及產毒情況。
2015年,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李浩、譚英智等學者通過測定菌落直徑、孢子萌發及菌絲體乾重等方法研究雲南大葉種茶提取物對產毒黃麴黴AS3.4408 生長的影響。
雲南大葉種茶提取物對產毒黃麴黴AS3.4408 菌落的生長及產毒均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且存在明顯的劑量依賴關係。將產毒黃麴黴AS3.4408 接種到雲南大葉種茶葉中,菌株生長良好,但茶葉基質經HPLC 檢測,未檢測到黃麴黴毒素B1、B2、G1 和G2,表明雲南大葉種茶中的某種(些)成分對黃麴黴毒素的生物合成具有抑制作用。
上述科研成果表明:普洱茶自身不會產生黃麴黴毒素。
現在七子茶業沁圓號(qinyuanpuer)就幫茶友們整理了辨別黃麴黴和金花的方法,「一吹二看三泡四聞」,具體的請看下面分解!
一吹
雖然金花和黃麴黴都是微生物群落,但是不同的微生物在很多方面的性質也是有區別的。黃麴黴的孢子群是煙霧狀的,一吹就會散落。而金花是著生在茶葉(含茶梗)上的,即使快速潤一遍茶也不會被洗掉。
二看
黃麴黴和金花顏色外形都很相似,但還是有一些區別。黴菌是絲狀成片分布,黃色,通常分布在餅面一角,黴變過又乾燥存儲的茶,黴菌體幹縮,形狀不規則,且呈褐色。而金花通常在茶餅或磚內部,呈點狀顆粒,金黃色,茶麵分布時偶有十數個金花同處分布,但花體清晰,花間界面清楚。
三泡
兩種茶衝泡後區別明顯,黴變茶湯色碳黑或棕黑,而且十分渾濁,4~5泡後湯色極淡且依舊渾濁。而有金花的茶湯色紅亮,不混湯且十分耐泡,數泡後仍舊味不減、色不衰。
四聞
長黃麴黴的普洱茶是變質茶,衝泡後有極強的黴變氣味,很嗆鼻。而長金花的普洱茶滋味更適口,圓順爽滑,還有金花特有的甜香。
「一吹二看三泡四聞」,辨別金花和黃麴黴的方法就是這麼簡單。以後再看到普洱茶上的黃色斑點,就知道是該扔還是該藏了吧?
但是,倉儲過程中遭遇二次汙染的普洱茶品卻有可能會檢驗出一些黃麴黴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