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份,南美洲出現了一種蟲媒病毒的暴發流行,這種蟲媒病毒為Zika病毒,中文又稱寨卡或茲卡病毒。截至2016年2月19日,已有36個國家和地區有疫情報導,其中大部分在美洲,歐洲和非洲也有報導,並有蔓延全球之勢。雖然Zika病毒不會對人造成致命危害,但是感染人數的爆發式增長卻讓人始料未及。針對這種情況,UN house一級診所印發了大量關於Zika病毒的宣傳資料,號召維和人員正確認識和防護Zika病毒,步兵營一級醫院通過翻譯和查閱資料,總結出關於Zika病毒的4個問題,供大家學習。
一、 什麼是Zika病毒?
Zika是烏幹達語,意思是雜草。1947年,科學家在烏幹達用猴子研究黃熱病,其中一隻猴子突然出現發熱的症狀,科學家從這隻猴子體內分離到了一種病毒。由於這些猴子生長在烏幹達的雜草叢中,因此命名為Zika病毒。Zika病毒屬於黃病毒家族,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傳播,需要注意的是Zika病毒的近親乙型腦炎病毒和登革熱病毒也可以通過埃及伊蚊傳播。2013年之前Zika病毒曾發生過幾次小的流行,由於近年來其感染趨勢的爆炸式蔓延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圖為2015年12月以前的Zika病毒感染區域
二、 Zika病毒如何傳播?
Zika病毒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但是已有病例證明病毒還可以通過性傳播或者血液傳播。目前亞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一些地區都都出現了Zika病毒感染病例,由於南蘇丹地處赤道附近,屬熱帶草原氣候,非常適宜埃及伊蚊等蟲媒生存,因此,Zika病毒更加容易出現爆發式流行。
圖為Zika病毒發病的可能性,從紅色到藍色感染可能性逐漸降低
三、 感染Zika病毒有什麼症狀?
攜帶Zika病毒的蚊蟲叮咬人後,約20%會表現輕微症狀,典型的症狀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熱、斑丘疹、關節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關節)、結膜炎,其他症狀包括肌痛、頭痛、眼眶痛及無力。2015年巴西的Zika病毒暴發流行中發現了很多小頭畸形的新生兒,據統計,目前巴西已出現3893小頭症病例,與往年小頭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其中49人死亡,224例被證實與Zika病毒感染有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小頭症嬰兒的出生與Zika病毒有密切的聯繫,巴西當局甚至建議本國女性兩年內不要懷孕。
圖為「小頭症」患兒
四、 怎樣預防Zika病毒?
Zika病毒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治療,主要預防辦法就是避免蚊蟲叮咬。常用措施有:(1)清除積水、整治環境衛生,消除蚊蟲孳生環境;(2)定期對營區進行消殺滅,阻斷蚊蟲繁殖周期;(3)室內使用驅蟲劑,如蚊香、殺蟲噴霧劑,室外活動穿長袖衣服,在裸露皮膚塗抹長效驅蚊霜、花露水等;(4)採用紗網、門窗緊閉等物理屏障,睡覺時使用蚊帳。
圖為對營區進行消殺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