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住北二環,上班金融城。說實話,我這段從北到南的距離,可能遠遠比不上那些住北三環,上班在軟體園的距離。我算是從北到南裡,相對短距離的人了。但我依然覺得我的上班人生很艱難。感受最主要集中在下面這幾點:
從城北到城南,客觀的物理距離就很遠。住北二環的人不可能像住南二環的人,還可以經常或時不時選擇開車上班。以前我算了下,我如果要從我現在住的地方開車去金融城上班,為了避堵,我一定要在七點二十之前出門,然後八點左右到金融城,然後每天到公司多發一個多小時瓜,不然只有一個結果,就是堵死在路上,把心情變得很糟,然後遲到並罰款。正常時間下班的話,保守估計回家路要花1個半小時內吧。如果是周五更可怕。
所以我只能選擇坐地鐵,八點十分出門,九點十分前到金融城。六點半下班的話,七點半前能到城北。
城北住家城南上班的人除非生性樂觀開朗打不敗,一般不開車去城南上班。
以前坐地鐵是從三號線到省體換乘1號線,在省體基本是不要想直接上1號的,一般都要等幾波。所以我後來就從省體倒回去坐一站,再上1號線。縱然如此,人多的時候,都還要再等個1-2波。
好不容易上了車,車廂中段其實是有容身處的,只不過大家因為想方便下車,一般不往裡面站太緊。導致門口那一堆擠得你可以懷疑人生。打個比方吧,一到省體,地鐵門一開,門口附近的你就像一顆卵子,門外數以億計的精子全部湧向你,緊緊圍住你,擠壓你,恨不得嵌入你。還有就是像那種外國喪屍電影,屍群追逐獵物那種場面。大家都懂。
一輩子不想經歷的東西但每天都在經歷。
不過後面開了四號線我是被大大改善了境。我從三號線轉四號線,直接繞到火車北站去上一號線。火車北站作為一號線第二站,人少了很多,有時候還有座位。不過我不求座位,能夠進車廂裡站到中間C位,雙腳能夠安心地挨地,已經很欣慰了。時間上一趟只多花了5分鐘。我覺得太值了。但也因為四號線,現在火車南站那一站成了煉獄。驚呼,慘叫,抱怨,咒罵,爭吵,深度復刻了當年省體的情景。
哦對了,提了一句,就算是坐地鐵,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城南開糖酒會,搞博物會之類的大活動,或者地鐵一號線機械故障稍微扯拐延遲,那這天又是一場浩劫。基本從火車北站開始,就已經裝滿了車廂的80%了。
城北住家城南上班的人,一副好身體是剛需。
地鐵一號線開通8年了,
很多人還是學不會先下後上!
以前從我那站到金融城是3.6元。後面調價了就是4.5元。每天來回9元,一個月上班交通費近200。家到地鐵,地鐵到公司的小黃車摩拜什麼的我就不細算了。但就算這個價格也沒辦法啊,地鐵想掏空我的左包包我還要給他我的右包包。只要你讓我上車就好。
城北住家城南上班的人沒資格和地鐵討價還價,地鐵前城北人沒尊嚴。
但就算說了以上這麼些點,你問我是否願意從城北搬往城南去,我還是要打個問號。
有一次公司搬家,我七點半就到金融城了,路上除了高樓車都沒有一個;有一段時間公司每晚加班到八點半才下班,我騎小車去地鐵站的路上,夜晚的金融城像過年時的成都,車流稀疏,堪比空城,缺少生氣。
對我這種成都土著而言,我印象中的城南就到玉林為止了,出了二環都不算成都。現在大家眼中的城南,我覺得更像是一個個高樓組成的機器,而人就是裡面的螺絲釘。高速運轉的機器,並沒有或不需要人世間的煙火氣。不住在城南,能讓我每天扮演完零件的角色後,從緊繃的城南回到城北,還能接一口底氣,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當然不住城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買不起。
「我要從南走到北,我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我是誰。」——和每一個城北住家城南上班的人共勉。
以上分享,來自汙弟。
特別鳴謝。
今日評論互動主題
來說說你是東西來回,
還是南北來回
或者全城旋轉來回上班?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
試試關注我
隨意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