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怡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的護士,晚上10點,她正在洗手為進入隔離病房做準備,眼鏡鼻託的螺絲忽然掉落了。這個意外讓她心急不已。而此時的武漢,想找到一個修配眼鏡的地方並不容易。
△隔離病房裡的丁淑怡
丁淑怡是300度近視加50度散光。之前很多在一線戴眼鏡的醫護人員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因為護目鏡太重,近視鏡容易被壓壞。丁淑怡趕快借了個回形針,用縫線暫且固定住,做了一個簡易的鼻託撐牢。但她怕這個臨時拼湊好的眼鏡再出意外。
果真怕什麼來什麼。給病人抽血時,她準備進針那一瞬間,眼鏡歪了。丁淑怡全憑感覺進針,還好多年的技術發揮作用,見血成功。
雖然眼鏡勉強能用,但感覺非常不適:「本來戴上護目鏡就影響視力,眼鏡再不給力,那就如同瞎子了。」
當天的工作順利結束了,可眼鏡怎麼修?
經詢問,醫院沒有眼科,周邊也沒有眼鏡店。丁淑怡本能地給在杭州家裡的老公褚陳恩打電話。說著說著,丁淑怡哭了出來。老公安慰她說:「別擔心,有我呢。現在是凌晨,你趕緊去睡覺,其他事交給我。」
△出發去武漢前,老公送別丁淑怡。
接完老婆的電話後,褚陳恩便開始想辦法。可武漢的朋友出不了門;送往武漢的快遞也很難進去。
「我突然想到,網上可以送外賣,可以通過那邊的外賣送一副眼鏡。」那天後半夜,褚陳恩在網上一家家搜索,並把電話保存下來。
第二天早上,褚陳恩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接通了。「我說我老婆是浙江過去支援的護士,眼鏡壞了。老闆非常熱心,他雖然現在出不了小區,但給了我一個電話,是位眼科醫生的,說可能有辦法。」
連聲道謝中,褚陳恩撥通了這位眼科醫生的電話。
「前一天晚上忙到凌晨才躺下,說實話,被吵醒有些不高興。」接電話的是45歲的陳慶豐。聽電話那邊說老婆是支援武漢的護士,他便立刻答應了。
丁淑怡不是第一位因為眼鏡問題求助陳慶豐的醫護人員。從大年初一到現在,陳慶豐和哥哥陳慶申已經為20多位醫護人員修配眼鏡,都是從外地來支援武漢的。
早上10點左右,丁淑怡接到了陳慶豐的電話。她才知道,老公遠程給自己找到了幫忙的人。
丁淑怡問能不能再配副新的備用,她擔心再出問題。陳慶豐滿口答應:「但我覺得自己答應得太快了,因為我只會驗光,配鏡磨鏡片要靠我哥,而我哥也20多年沒做過了。」
陳慶豐兄弟倆在武漢開了一家眼視光醫院,但員工此時都不在。
「我20多年前磨鏡片都是手工的,現在是電腦操作,我基本沒上過手。」陳慶申也有些犯難,他是公司董事長,平時主要做管理。
△配眼鏡的陳慶申
陳慶豐想出了個辦法:配鏡師傅視頻教學。48歲的陳慶申有些笨拙地打開電腦儀器,在配鏡師傅的指導下開始配鏡。
「師傅平時三五分鐘就完成一副眼鏡,我那天做了快半個小時吧。年紀大了,學這些有點慢。」陳慶申有些不好意思。
配鏡前,他還和丁淑怡視頻通話,根據她的臉型配色、選框,「我學過美學,要給她配一副舒服又好看的眼鏡」。
這是一副不帶鼻託的眼鏡,避免再出意外。
中午12點一刻,陳慶申帶著配好的眼鏡給丁淑怡。一個小時後,那副壞掉的眼鏡也被修好,送到酒店。
陳慶豐還留下了幾顆螺絲釘和一個小螺絲刀,「如果再出問題,就不愁了」。
△配好的新眼鏡
丁淑怡給陳慶豐兄弟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很多人都說我們醫護人員很辛苦,給了我們很多讚美。但是我覺得武漢這裡有很多像他們這樣普通的英雄,在默默付出,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本文來源:錢江晚報
監製/李浙 主編/張天宇
編輯/楊鈺瑩
©央視新聞
每個普通人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