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BO團隊
近日,有爆料人稱:國內某進口商在一次跨國交易中疑似被詐騙4200歐元。為此,WBO記者對該進口商進行了採訪,還原事件真相,並提醒廣大讀者注意國際採購的風險。
國內某進口企業負責人周川洋(化名)在接受採訪中表示:他在今年初,使用Wine-searcher網站搜索到意向酒款後,便向有貨的商家發郵件,這時便與西班牙貿易公司The Cult Drinks取得了聯繫,並經過郵件、電話等通訊手段與對方銷售經理戴維David議定了購貨價格。
5月份,在還沒有籤訂正式合同的情況下,周川洋看到了The Cult Drinks提供的出貨單和發票以後,便向The Cult Drinks付款4200歐元。對方卻遲遲不發貨,起初宣稱因特殊原因無法交貨。當該進口企業提出退款要求後,對方公司又稱帳戶不對無法退款。
11月26日,周川洋發現對方在十天前變更了負責人,且無法再與戴維取得聯繫,已經準備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
周川洋介紹,之所以會在沒有籤訂合同的情況下付款,主要是基於以下三點:第一,他曾多次通過Wine-searcher選購酒款並順利完成交易,並沒有發生過意外情況。第二,在付款之前,曾委託貨代公司對The Cult Drinks進行了初步的調查了解,根據結果顯示,對方一切商業行為均符合合作要求。第三,The Cult Drinks提供了出貨單和發票。
廈門豐德酒業總經理武永磊先生表示,在與國外酒企、酒莊進行合作之前,他們公司會有一個長達兩三年的接觸與考察,考察方面包括合作方聲譽、實力等。最重要的是,必須去合作方辦公地點、生產地點進行實地查驗,確保信息真實有效。此外,下訂單前會籤訂正式合同,為避免合同糾紛難處理,合同爭議解決地應協商在國內。最後,使用信用證與合作方完成交易。
一家專業貨代公司也表達了同樣看法,他認為:實地考察與籤訂正式合同是跨國交易中最為重要的兩點,可以有效避免風險的發生。若是基於自身實力、專業度不夠或其它因素無法完成對合作方的有效考察,可以選擇聘請專業人士完成相關工作。跨國交易是商業行為,切忌憑單純的信任付費。
一位西班牙酒商安德烈·張告訴WBO:在西班牙打官司需要支付律師費和取證費,耗時較長,考慮到上述酒商被拖欠的貨款金額,可能官司打贏經濟上也是吃虧了,他認為最好在採購前做好供應商資信調查,打官司只能是彌補措施。
為此,WBO記者採訪了北京君澤君(南京)律師事務所趙春祥,他表示:國際貿易事前都該籤訂書面協議,按國際貿易規則進行。沒有合同,就算有打款憑證處理起來難度也很大。國際貿易涉及的價格、運輸、保險、風險和稅收等問題,事先都應該落實到合同條款裡面,用法律條款進行事前防範,做好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