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雖不常見,但養寵物者仍然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目前已有毒株鑑定方案。
作者 | 郭欣
來源 | 醫博士
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Capnocytophaga canimorsus)可導致感染者產生敗血症並演化為膿毒性休克,即使已經對咬傷進行了充分的處理。該菌導致腦膜炎、心內膜炎的報導較少,但也不容忽視。該菌自1961年發現以來,文獻已報到了480餘例病例。感染者發病率高,死亡率甚至高達30%,引發的敗血症預後極差。
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屬(Capnocytophaga)的細菌常見於人類和家養動物的口腔之中。在狗和貓的口腔中所寄生的該屬細菌有C. canimorsus、C. cynodegmi、C. canis和C. stomatis,其中僅C. canimorsus可致人嚴重感染。據不同國家的研究報導,C. canimorsus在狗和貓中的流行率分別為19%至74%和21%至57%。造成人類感染的途徑主要為狗(97%)和貓(3%)的咬傷、抓傷、舔舐,甚至是簡單接觸。
C. canimorsus感染的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其發病可遲至與狗接觸8天以後。脾切除和酗酒是常見的誘發因素,但高達40%的患者並不存在明顯的風險因素。這意味著,不能簡單的將C. canimorsus僅看作是一種條件致病菌。
有研究表明,C. canimorsus所具有的莢膜多糖(CPS)與抵抗宿主先天免疫系統有關。CPS除了作為公認的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的毒力因子以外,還可用於菌株的血清分型及毒株的鑑定。
近日,比利時學者Estelle Hess等人開發了首套C. canimorsus莢膜血清分型方案。該方案利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熱滅活的全菌進行檢測,並採用了9種不同的莢膜血清(A至I)。利用該策略,研究人員對25份人感染樣本和52份狗口腔樣本進行了檢測。
結果表明,該策略對所有人感染樣本(25/25)均進行了成功的分型,但僅對18/52份的狗口腔樣本做出了分型,提示該菌的莢膜血清型數量相當龐大。另一方面,其中有3個血清型(A、B、C)對人感染樣本的覆蓋率高達88%(22/25),而對狗口腔樣本的覆蓋率僅為7.7%(4/52)。血清型A、B、C在人感染樣本中的覆蓋率分別是狗口腔樣本的22.9倍、14.6倍及4.2倍,且不存在地域性偏倚,提示擁有這三種類型莢膜的菌株對人類的危害要比其他菌株更大。
該研究最終認為,莢膜血清分型可對二氧化碳嗜纖維菌屬的毒株進行鑑定,從而有助於感染的預防。
醫博士編譯自:Hess E, Renzi F, Koudad D,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Virulent Capnocytophaga canimorsus Isolates by Capsular Typing.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2017; 55(6):1902-1914.
投稿郵箱:wangzhangdie@yhb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