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14年,春節只回去過兩趟!這家人的團圓,比陳可辛的《三分鐘》更感人

2021-02-19 常州消防哥

 坐著兒子開來接他的吉普車上,60歲的曹媽媽柳新國一路開心地看著常州的市政風貌。進了中隊,也是不停地看著營房和消防車輛。作為從沒出過遠門的農民,也是頭一回來到常州,她的話很質樸:我知道兒子當兵很辛苦,剛開始春節時看不到兒子會特別想,但現在已兵習慣了,當兵的不都是這樣嘛!這次有機會來常州看兒子,真的很高興。

 妻子盧紅霞說,在結婚時,她就知道丈夫越是重要節日就越忙。雖說有了心理準備,可連著多年春節不回家,心裡還是會多少有些失落。所以這次趁兒子大些了,她在去年底就開始動員公婆來常州陪曹學鋒過年,正好曹學鋒也是早就有了這個打算,於是夫妻倆一起做通了兩位老人的工作。

可是春運火車票又差點成了「攔路虎」,衡水沒有直達常州的火車,只能中途轉車,3個大人的來回火車票就要12張。好在經過努力,提前了20天,火車票終於買到了。

輾轉途中,孩子與大人們一樣草草吃幾個餃子當午餐

從衡水坐車到德州,再轉乘高鐵到常州,奔波近7小時,一家人終於團聚。第一次到兒子戰鬥的地方,看到了兒子的戰友、戰車、營房,曹爸爸和曹媽媽很高興,說以前只在照片上看到兒子在部隊的生活,現在有了真實感受,不一樣。「兒子在部隊,他忙,我們理解。能跟他一起過年,我們特別高興。」

在中隊的年夜飯,一家人難得齊聚,共享天倫

  提到在常州的過年打算,曹學鋒有些不好意思,他需要參加春節安保巡邏,可能無法整天陪伴家人。「父母都60多歲了,兒子會爬會走我都不在身邊,特別想他們。」這次也是父母第一次出遠門,過年能和家人團圓,他覺得特別幸福。

相關焦點

  • 春節·團圓
    春節,是最具儀式感的傳統節日,不論是貼春聯、掛燈籠、看春晚,還是備一桌熱氣騰騰的團圓飯、拍一張其樂融融的全家福,都是祝福的承載、幸福的定格。      我們嚮往團圓,它賦予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難忘2020年,我們度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春節,電話拜年、視頻聚餐、線上紅包,體驗了一回「雲」團圓,有些許遺憾,但是值得。
  • 外國人的星沙年!10多名外籍教師過團圓中國年
    ↑點擊上方查看更多資訊今年春節,長沙瑋希國際學校的外籍教師,也積極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留在長沙過溫馨團圓的「中國年」。
  • 2015年春節,因我們的堅守而變得更加美麗! ——向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科達人致敬(下)
    還是一碗熱騰騰的餃子或一張久違的笑臉?對於春節堅守崗位的科達人來說,除了對家的思念,更是一份責任和對夢想的堅持。接單、下達任務、物料採購、排產、生產、跟單、發貨,這個春節,眾多科達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堅持奮戰,趕生產抓進度,詮釋著科達人艱苦奮鬥的守業精神!
  • 李嘉格過春節:為家人,美女「洗手作羹湯」
    節前和好閨蜜張碧晨錄製春節特別節目時,兩個人拉開架勢包餃子,從選材、和餡兒、試味道到下鍋煮,嚴格把控的認真勁兒和專業範兒,確實令人刮目相看。從「小孩堆兒」扎去「長輩堆兒」參加「好聲音」前的每年春節,李嘉格一家都會在除夕夜來到爺爺家,與一大家子一起過節。回憶起兒時的春節,李嘉格透露自己小時候特別頑皮,屬於家中鬧騰逗樂的角色。
  • 【資訊】《健忘村》曝「願望巴士」特輯眾乘客許願「忘憂」 期待與家人春節團圓
    眾乘客許願「忘憂」,期待與家人春節團圓。荒誕喜劇電影《健忘村》由李烈、葉如芬監製,舒淇、王千源、張孝全主演,曾志偉和楊祐寧特別出演。影片將於大年初一登陸全國影院與觀眾見面。 在即將到來的春節佳節,很多人都面對著春運難題。近日,電影《健忘村》聯合知名品牌舉辦了一個「送旺回家」活動,免費為北漂遊子提供送站服務,幫助大家解決春運難題,「願望巴士」特輯今日曝光。
  • 以愛為家兩岸同心,讓臺胞在大陸安心過春節
    圖為1月20日晚,兩岸藝人共同參與福建省春節聯歡晚會錄製。(圖片來源:網絡)辛丑牛年春節將至,據臺灣《旺報》網站1月14日報導,根據臺商社群調查,今年臺胞打算在大陸過年比重約六成。可見,在疫情影響之下,很多臺灣同胞將留在大陸,度過一個「不一樣」的春節。
  • 大儀派出所民警愛心接力14年,儀徵這一家終於團圓了
    一個看起來並不特殊的名字,為何讓派出所的民警、輔警接力記了14年?「我想補辦一張身份證。」12月4日下午,大儀鎮為民服務中心的戶籍窗口,來了一位懷孕女子。當她報出自己的名字時,戶籍窗口的輔警張媛卻愣了一下,隨即給派出所副所長曹曉飛發了一條信息:「李小花(化名)出現了。」幾分鐘後,曹曉飛匆匆趕到。李小花是誰?為何她出現後,輔警會立即通知副所長?
  • 大年初一丨春節家居裝飾,讓新春的年味更濃一些!
    在這麼一個團圓喜慶的日子裡,我們不妨花點心思,為家增添點春節專屬的裝飾,沐浴著新春的吉祥氣息,讓我們一起在歡樂喜慶的年味中,邁向新年的起點。每逢新春佳節大家都想在家裡添點裝飾烘託節日氣氛,為寒冬增添一些暖意,給自己的愛家來點新鮮感。在春節裡,節日元素在新年氣氛中必不可少,燈籠、福字、節日圖案等節日元素,能夠讓客廳瞬間充滿節日氣息。春聯、窗花更是不能少作為春節居家必備。
  • 春節的三個小故事,滿滿都是人生...
    趙泰民:「我入行快40年了,在我這40年的工作中,有一件事特別難忘,就是1985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1985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有資金缺口50萬,所以就想到跟工商銀行一塊,向全社會集資,大伙兒一塊參與春晚。
  • 倡議咱蒙山人:春節期間規範投放垃圾!讓環衛工人也過個好年!
    春節,家家戶戶充滿了團圓的歡聲笑語;當人們闔家團圓、共度佳節之時,在蒙山的街道上,卻能看到許多比平日更忙的環衛工人,整潔乾淨的街道,這是他們
  • 30年前的春節,東陽人是這樣過的!看完滿屏的感動......
    有句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掃灰塵,洗床單被罩窗簾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天棚每個角落都清掃一遍這絕對是過年前最難熬的一關啦不能出去玩,被父母抓去大掃除大年三十除夕夜,也是難得的團圓日在這一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還有在餃子裡包上硬幣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
  • 師生一家親,溫暖過春節
    讓留校學生在校過個暖心年--年夜飯和新春茶話會有一種情愫叫回家過年,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回家過年,承載著對親情和團圓的美好期盼
  • 全家福上封面,今年我們雲團圓,大獎等親拿!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也是每個中國人一年中最期盼的節日。一張小小的車票,承載著無數遊子渴望與家人團圓的心願。為了所有人的健康,也為了鞏固國家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很多人主動選擇了春節不回鄉,「原地過年」成了大部分人今年過年的新嘗試。怎樣讓這個春節更有年味兒呢?婚姻與家庭雜誌社發起「全家福上封面,今年我們雲團圓」主題活動,邀請大家登上《婚姻與家庭》新年特刊封面,讓親情在雲上團圓!
  • 【時事評論】心在一起,就是團圓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與往年春節不一樣,今年的春節,很多人響應號召,選擇就地過年。
  • 看哭億萬華人:BBC口碑爆棚紀錄片《中國春節》(附視頻)
    英國廣播公司(BBC)歷時兩年,聚焦「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從春運中的農民工,到不遠千裡回國團聚的海外華人,「億萬人同時遷徙的壯觀,只為了春節的一次團圓」。就算是排除萬難也要回家過年的決心:他們可能買不到票,可能坐上沒有位置的火車,可能要在人堆裡擠上三天三夜...但這都不能阻止中國人回家過年的願望……數億人口的大遷徙只為一場短暫的團聚?
  • 埭頭派出所民警梁清是這樣過春節的!
    秀嶼新聞網2月9日訊(本網小記者 林子婧 黃淑貞 指導老師 陳志雄 陳玉裕)歲歲平安日、年年如意春,當千家萬戶平安過春節時,有一群人,為了每一個佳節的平安,放棄與家人團圓,放棄休息,默默守護在工作崗位上,保護一方平安,為了萬家團圓
  • 【年菜推薦】過年餐桌上不可少的象徵富貴團圓的一道大氣菜
    又是一年春節就要到了,這讓我想起來小時候春節那熱鬧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老院裡住著四戶人家,每到過春節大家熱鬧非凡,大人忙著準備年貨,給孩子做新衣,做美食,孩子們忙著放炮糊燈籠,好不熱鬧,臘月二十八二十九就開始炒瓜子炒花生,蒸花饅頭,熬魚燉肉,炸丸子,看看你家春節都準備了啥,然後再看看他家又做了啥,想想這些熱鬧又美好的場景我就會沉浸在其中,真想讓時光倒流。
  • 大數據:看市民如何花式過春節
    >展示了市民如何「花式」歡度新春佳節↓↓↓據統計,2021年春節返鄉潮期間:● 入渝人數達到517.2萬人● 離渝人數為178.3萬人與同期相比,入渝人數下降6%,而離渝人數下降19.5%,往返重慶的人口數均有明顯下降,體現了市民積極響應「就地過年」號召。
  • 共擁4億相愛22年不結婚!吳君如和老公花陳可辛難得拍拖高調秀恩愛
    吳君如和陳可辛從90年代中期開始交往一直到現在有著22年的時間,雖然兩人至今都沒有領證結婚,但這絲毫不影響兩人之間的感情,反而使得兩人之間越發的親密,每次外出拍拖都有著初戀般的感覺。按照之前吳君如說的,這3.3億的股份本應該屬於陳可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