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疫情,第三波高峰,一波賽一波,一波更比一波高。
政府嘴上說著疫情能否控制住,就看今後三周決勝負。官員目光堅毅,發言沒啥結論性強硬措施。
封城是不會封的;飲食店停止營業也是不會停的;萬一宣布緊急事態,學校也得繼續上學;連鄉民們都普遍認為應該儘快停止的go to travel,上頭的政治家們仍在支支吾吾各種拖延。
「開始考慮討論」
「考慮在今天的專家會議上開始討論」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給外國人出的日語能力考試習題。
再說就是,我們乃民主國家,和其它使用強制手段控制並成功的國家,社會制度不同,不太好參考。
好吧,再長的「今後三周」,也有到期的時候,結果自然是「負けた/輸了」。
決定勝負的這三周,日本各大車站的人流量變化:
東 京 站 -13%
大阪梅田站 -12%
京 都 站 -12%
博 多 站 -7%
名 古 屋 站 -3%
札 幌 站 +1%
第一波高峰時,各大車站的人流量大幅減少到半數以下。現在,經歷著第三波高峰的關鍵時期,卻只有這麼點變化。
而在主要車站以外的商業餐飲繁華地區,以東京為例,竟然還出現了「一波更比一波高」的人流量增長。
沒辦法,老百姓都麻木了。
什麼感染人數又創新高,醫院床位數量已經紅燈……聽聽而已,生活繼續,該幹嘛幹嘛。
12月12日,這天是「決定勝負的三周」最後一周的周末。晚上的澀谷街頭,熙熙攘攘,是周末那個味兒了。
最後一個周末,憋壞了的心早就控制不住了,各地人流量大幅回升。不僅超出「三周」的頭兩周,甚至超出第三波高峰開始前的人流量。
淺草寺的遊客
一邊是熱熱鬧鬧的出街鄉民,一邊是越來越多的新冠死亡人數。飆升速度驚人!
也不能賴鄉民們覺悟低,這都12月14了,政府連go to travel喊不喊停,都還沒個定論呢。
到底人死還是經濟死?政治家歸根結底為它的利益集團服務。他們只是在記者會上神情嚴肅地表達一下形勢嚴峻,計劃準備打算討論。
決定勝敗的三周,究竟決定了個啥?
大概是終於成功地把老百姓拖成自覺自愿地:能熬到疫情結束,我幸;熬不到疫情結束,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