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費罕見沒談攏!美國這次獅子大開口,日本決定新老大拜登上臺再談

2021-02-09 迷彩虎

廣告合作QQ:3304279071、6240132

日本和美國保護費罕見在今年沒有談攏,川普提出要求日本政府為駐日美軍的經費上調四倍,達到80億美元。日本政府為此決定在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繼續談判。

據報導,川普曾談到美日聯盟他們認為這是單方面的聯盟。他採訪時表示,如果日本遭遇到戰爭,那我們就會被拖入到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是要是我們國家遭受到攻擊的話,日方不會幫助到我們,他們甚至還會在索尼電視上觀看。

因此打算將每年駐日美軍日軍所承擔的費用大幅度上調。今年7月份,美國白宮政府的安全顧問博爾頓,在日本訪問時,就傳出向日本政府傳達美國要上調駐日美軍的軍費負擔比例這一消息,從之前的20億美元上調至80億美元。

據了解,美國政府和韓國也在分攤經費問題上獅子大開口,要求韓國承擔的金額上升到去年的5倍。雖然美國和韓國的協議在去年年底到期,但磋商工作還未結束。

對此,日本政府認為有關對日本的駐日美軍軍費上漲的討論是基於美國和韓國之間的談判展開的,目前,日本承擔的軍費已經達到7成以上,超過了韓國。在財政嚴峻的形勢下,日本要拿出這樣的預算不現實,也不會獲得國民的理解,日本國內增長的社會福利的成本,和今年在經濟體環境中最糟糕的財政狀況,不能承擔如此大的金額,並且日方對於這個費用已經不是適當的金額。

2021年之後的駐日美軍的預算經費被外界稱為「溫馨預算」。這筆預算按照通常的規定,是承擔5年內的金額。其中主要包括了駐日美軍基地所花費的水電燃氣,訓練轉移支出,和員工的勞務費用。20年日本的總預算在1993億日元。由於日方和美方的協議在今年末到期。所以需要籤署新的協議。美國和日本兩國政府由於今年疫情影響,首先在今年10月15和16號進行視頻預備談判,11月在華盛頓進行正式談判。

按照慣例,每年日本關於駐日軍隊所承擔的費用的談判都會在日本預算編制的今年12月底前達成協議,但是日方沒有達成與美方的支出特別協定,最後推遲這一談判,這點極為罕見。據日本的消息人士表示,要求日本承擔大幅度上調的駐日美軍巨額費用的美國現任總統明年很有可能會下臺,日本政府決定看清下屆政府的戰略為重,打算拜登上臺之後再談此事。日方政府稱,即使和美國現任總統籤署了協議,也會在新任總統拜登上臺後,協議也可能會被推翻,所以說,現在籤署臨時協議沒有意義。

相關焦點

  • 劉瀾昌:「羅斯福」匆匆離去,日本也捏拜登軟肋要求少交保護費
    是美國納稅人掏,還是日本政府掏。因為,羅斯福號率領的打擊群進入南海前還和日本海上自衛隊聯合軍演。而日本有關向美國交保護費的談判,當下正好重啟了。美軍指揮官韋瑞西莫少將和日本海軍金剛號艦長藤崎勝都稱:日美關係是捍衛印度-太平洋地區和平及繁榮的持久支柱。這項雙邊演習有助於美國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執行發展區域戰力的任務,這種戰力能提供多層次防衛選項,以維護每一國家及其盟邦與夥伴國的利益。值得一提的是,美日聯合海軍演習是川普留下的,而正是川普獅子開大口,大幅要求增加美軍駐日需東京支付的費用。
  • 討好美國新政府?G7峰會刻意選拜登上臺後再開,受邀的還有印度
    今年的G7峰會已經由英國主辦,可以選擇拜登上臺後再開,這似乎是在討好美國新政府,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幾個常駐的G7國家外,受邀的還有印度、韓國以及澳大利亞。拓寬代表性?據了解,雖然拜登上臺後是打算推翻朗普此前的種種政策,但是很顯然,在 G7峰會召開的範圍和國家的選擇上,西方各國都保持了與川普一致的想法。
  • 美國開口就要5萬億韓元,被韓國果斷拒絕
    據環球時報本月8日援引多家韓國媒體報導,在韓美第11次《防務費分擔特別協定》的談判當中,華盛頓方面獅子大開口,要求韓國將之前的防衛費用分擔金額提高
  • 拜登上臺,對這個國家可能不是好消息
    日本《朝日新聞》12月12日刊載題為《美國新政府上臺後半島形勢如何發展
  • 拜登上臺,美國人恐慌性購槍
    據外媒報導,由於拜登曾表示上臺後將推行嚴格的槍枝管控政策,美國多地近日出現排隊搶購槍枝的情況
  • 拜登上臺,會修復中美關係?
    在昨天朋友談到要警惕拜登的時候,政事堂認為,中美之間出現關係的本質,是老二發展速度過快,從安全到利益,引發了「全球一哥」美國的全方面不滿。就像當年趙匡胤說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而這些人目前都在跟拜登進行一場拼死的決戰,若是川普勝利,那麼他們不僅可以保住川普政府的職務。甚至若在競選的最後關頭立下單騎救主大功,被掃地出門後也會論功行賞重返白宮。
  • 罕見!拜登嚴厲警告!
    美國「抗疫戰鬥最黑暗的日子還在我們後頭」,當地時間22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這樣措辭嚴厲地警告美國人。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報導,拜登於當天在德拉瓦州的威爾明頓發表講話時,呼籲美國人做好抗疫「戰鬥」準備。
  • 大反轉!拜登贏終戰勝利後,默克爾「變臉」,罕見站在川普這邊
    轟動一時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落下帷幕,拜登最終力排眾議,成為了美國無可爭議的下一任總統。
  • 美國新防長十分強硬:上任就給日本打電話,保證「協防」釣魚島
    隨著拜登正式上臺,一批新的人員也被安置到美國政府的各處關鍵,國防部長職位上,拜登啟用了一位軍方老將,現年67歲的勞埃德·奧斯丁上將。
  • 拜登上臺,中美這項較量不會停
    全文摘編如下:    即便拜登很快上臺,川普的對華政策也會延續下去。儘管當前美國政壇存在兩極分化的趨勢,但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對中國投資以及中國科技巨頭的看法大體一致。國際投資者和美國企業應當記住,最近美方針對中國社交媒體應用軟體下達的高調禁令不僅會影響投資活動,還暴露了美國的網際網路安全和科技霸權戰略。
  • 真相:泰國收到中G救猿物資後還獅子大開口,並且出售給美G?!
    泰國收到中國救援物資後,還獅子大開口,貪得無厭,並且出售給「老對手」美鍋。
  • 王毅當著全世界面,直接把話挑明,美國罕見沉默了
    拜登以高票當選美國總統,意味著美國民眾對於川普已經相當不滿,特別是其在疫情期間糟糕的治理能力,川普的下臺對於中美而言都是一個機會,中國並不畏懼挑戰,但是中國希望能夠跟美國在健康的框架下進行競爭,作為兩個核武大國,彼此之間的對抗不應當毫無章法且缺少溝通機制
  • 民兵聯盟:不惜一切代價阻拜登上臺 16日是大限
    萬維讀者網(Creader.net)路緯綜合報導:美國民兵組織聯盟(Militia.Me)聲稱:如果在1月16日前,聯邦不能阻止拜登政府上臺,那麼他們將在這一天開始採取行動。         民兵聯盟由美國國內7個主要的民兵組織構成,其中包括最大的右翼民兵組織:誓言守護者。雖然該組織屬於鬆散性質的,並無專門的條規對其進行約束,但有統一的宗旨:守護憲法,保衛並堅守美國的立國之基。         鑑於2020美國大選充滿史無前例的選舉欺詐指控,近日,民兵聯盟發起了「為美國而戰的愛國者行動」。
  • 【新焦點】拜登新官上任,「火」將燒往何處?
    拜登就職當日一口氣籤署的這17項行政命令,主要涵蓋了新冠疫情、經濟、環境、種族、移民等議題。第一項行政命令就是發起「100天口罩挑戰」,強制要求人們佩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同時拜登停止了美國退出世衛組織的行政命令,同時在經濟上面也初步做出了1.9萬億美元的疫情紓困經濟法案。
  • 終於正面交手了,拜登這次竟然撿到槍,川普大選亮起紅燈
    然而,辯論賽還沒有正式開始,這兩位總統候選人就按捺不住了,先後發推文攻擊對方。據悉,其在過去20多年時間裡至少有11年沒按規定繳納過稅款,即便是繳納過的記錄也相當荒唐不合理,比如2016和2017年,川普只繳納了1500美元的稅款,簡直低到離譜。
  • 讓美國再次偉大?拜登上任後連出大招:男女同廁,主張大麻合法化
    拜登新政府的政策包括加大醫療體系建設、完善交通公路等基礎設施、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嚴格防控新冠疫情、調節高收入群體和跨國公司稅收、緩和民族矛盾和貧富差距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實行男女共用公共廁所和主張大麻合法化。雖然拜登政府,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經過美國國會批准頒布實行,但是從這些草案來看拜登政策理念也已經逐漸清晰起來。
  • 默克爾向全世界重磅發聲,拜登這次猝不及防
    無獨有偶,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已經向全世界重磅發聲,絕對不讓中國孤軍奮戰,這一次拜登怕是猝不及防。據觀察者網報導,德國總理默克以視頻形式發表演講,在演講過程中,德國總理對於中美關係表態十分謹慎。眾所周知,在拜登上臺之後也一直不斷拉攏其他國家,希望其他國家能夠跟從美國腳步共同來對抗中國。
  • 最致命的危機在美浮現,這次與川普無關!拜登心態要徹底崩了
    (克明微評:俺可以在這裡預言,拜登上臺的這幾年將是美帝最混亂的幾年。
  • 美學者忠告拜登:為了保護美國人,拋棄對中國弄巧成拙的做法吧
    隨著新冠疫苗分發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有理由期待美國或許總算走上了回歸正常生活的漫長之路。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這樣的未來什麼時候到來都算不上快。拜登總統將不得不推翻他的前任在美中關係上目光短淺並弄巧成拙的做法。簡言之,這個世界需要一個熱心於讓全球更加充分地做好準備,以應對未來公共衛生挑戰的中國。
  • 日本空歡喜一場:美國幾天前關於釣魚島的表態,不算數
    川普在白宮的時候喜歡瞎做事,所以他下面的人一般做事就很瘋癲,想到哪裡是哪裡,完全不計後果;拜登要理性得多,但是他經常「口胡」,所以他下面的人也會「口胡」,大多數情況下也只是給媒體增添一些報導的題材,但有的時候就不那麼好玩了。這裡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前幾天,美國五角大樓發言人柯比,在記者會上公開表示,美國在中日釣魚島主權爭議上支持日本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