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影響,川普自己想開個G7峰會但卻被頻頻拒絕一直拖到現在。今年的G7峰會已經由英國主辦,可以選擇拜登上臺後再開,這似乎是在討好美國新政府,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幾個常駐的G7國家外,受邀的還有印度、韓國以及澳大利亞。
拓寬代表性?
據了解,雖然拜登上臺後是打算推翻朗普此前的種種政策,但是很顯然,在 G7峰會召開的範圍和國家的選擇上,西方各國都保持了與川普一致的想法。但同時英國故意在拜登一上臺後就躍躍欲試要開會,自然是有一些不想帶川普玩,刻意討好美國新政府的意思。但同時,這些西方國家又一致認為應當擴充自己的盟友範圍,所以邀請的國家中不僅有原本的美、英、德、法、日、意、加,還加上了印度和澳大利亞。
就和川普此前說過的一樣,這麼做是為了一定程度上拓寬G7峰會的代表性,畢竟這個會議本質上是地區性的首腦國家「瓜分世界」的會議。此前俄羅斯外交部對於G7峰會的評價就相當犀利,稱其已經是一個過時了東西,沒有任何的代表性。很顯然,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沒有放棄利用G7峰會來拓展自己的影響力,來團結更多的盟友,現在他們的手已經再次伸到了亞洲,說明無論是離去的川普還是拜登,對於未來對外的戰略規劃都十分的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國沒有選擇在今年開年提出要求,而是拖到了拜登上臺後,這顯然是不希望受到川普影響。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川普是目前西方傳統政治中的一個「異類」。他的執政風格過於極端並且情緒化,幾乎所有的西方首腦在過去的一年中,都越發的不喜歡這個美國領導人了,甚至可以說川普的下臺與這些傳統政客的團結一致有著相當大的關係。
至於邀請澳大利亞和印度是為了拓寬代表性,這顯然是一種無稽之談。因為世界範圍內擁有最大代表性的國際組織已經有了,那就是聯合國。現在在美國,英國這些國家的帶領下還組建了許許多多的小團體,這顯然是這些國家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故意設立的,帶有著嚴重的霸權主義味道。
G7想談什麼?
那麼既然是為了宣揚霸權主義,這次的G7想談些什麼?這點上從此前川普的相關說法就能猜測一二, 拜登在上臺後第一個動作就是全面和川普的政策對著幹,但有一點不同,那就是拜登對於亞洲的態度比川普更加強勢。由此來看,今年的G7估計也依舊是一些老生常談的針對亞洲實行「包圍政策」的內容。
但很顯然,哪怕是多加了兩個國家,G7峰會的9個國家希望代表全世界的發展方向都還太可笑了些,更何況這些國家中,絕大部分在去年的全球危機中或多或少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霸權的時代隨著美國的衰退早已經慢慢過去,這些國家卻還想著利用霸權的影響力來瓜分世界,這種想法註定會失敗。
當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雖然G7峰會依舊屬於霸權主義的範疇,但在當前的情況下,由於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需求,今年的峰會究竟能夠談成什麼其實還不好說,2019年川普時代談崩了的G7峰會就是最好的例子,詹森或許想藉助這次的G7來討好新的美國政府,但這個會議本身已經缺少了很多必要的東西,指望討好美國新政府恐怕還需要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