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習與科研
在KSU訪學期間,我分別選修了英語系和地理系的幾門課程。開學之初,每個院系教學樓的走廊裡都會貼滿不同的課程簡介,上面簡要介紹了這門課的上課時間,上課地點,所佔學分,課程概述,任課教師等信息,供學生們參考。
除此之外,還可以登錄學校的網站進行詳細的了解。我在英語系選修的兩門課是美國當代文學(American Contemporary Literary),和文學與環境(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
美國當代文學是大課,課堂上有四十多位學生。每周一次課,每次課一個半小時,兩周研讀一本小說,月底交一篇paper,期末還會有考試,學習壓力還是相當大的。而文學與環境是小課,加上我才三名學生,主要以討論為主。
但即便這樣,老師仍然認認真真,風雨無阻的按時來上課。這門課每周兩次,每次一個半小時。開課之初,老師給每位同學發了一份講義,上面詳細的說明了這門課需要用到哪些書籍,每次課的內容是什麼,進度如何安排等等。比如前兩周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生態批判」,那麼必須把Ecocriticism這本書讀完,課堂上大家一起交流。
接著,便是每兩周一本小說或文學作品的速度往下進行,比如需要閱讀的內容有Henry David Thoreau的Walking,Willa Cather的O Pioneers!,Cormac McCarthy的The Road等等,閱讀量非常大,對於學習英美文學的我來說還是十分吃力的。
不過課堂形式卻輕鬆了許多,老師拿著小說和講義坐在教室中間,我和另外兩名同學坐在旁邊,大家互相交流對這本小說或者文學理論的理解和看法。不得不說美國大學生的思想確實天馬行空,由小說的某一故事情節便能聯想到很多其他內容。
而老師總是鼓勵他們的想法,很少進行反駁,這也大大激勵了學生們「說」的欲望。印象中美國大學生的學習似乎很輕鬆,其實不然,比如這門小課,除了讀完每本小說後要寫一篇essay,以及最後的期末paper,老師還會根據課堂上同學們之間的交流情況,以及最後的final presentation打分,各項相加才是最後總的分數。因此在這裡想拿到一個漂亮的分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