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歐
(一)冷戰時期的東歐概念
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這八個歐洲社會主義國家。
這邊標註的除了這八個國家外,還有加上前蘇聯的歐洲範圍,以藍色粗線為界
(二)聯合國統計局的東歐定義
聯合國統計局將東歐定義為以下國家:
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 、匈牙利、波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烏克蘭、俄羅斯聯邦
(三)自然地理上東歐平原
東界烏拉爾山,西濱波羅的海,
北臨白海、巴倫支海,南毗黑海、亞速海和高加索山
二、西歐
(一)狹義上的西歐概念【地理位置決定】
狹義的西歐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
(二)廣義上的西歐概念【政治因素+地理因素】
廣義上把除前蘇聯範圍外的歐洲部分統稱為西歐,習慣上,該區域又可分為北歐、南歐、西歐三部分。
三、南歐【地理因素】
主要是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的巴爾幹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西南以直布羅陀海峽、東南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非洲、亞洲分隔。
巴爾幹半島上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和希臘;亞平寧半島上的義大利、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摩納哥;除以上國家和地區外,還包括馬爾他和土耳其的西北角
四、北歐
(一)狹義上的北歐【政治因素】
狹義上的北歐特指北歐理事會的五個主權國家: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冰島。
(一)廣義上的北歐
在狹義定義基礎上加上: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不列顛群島:大不列顛島、海峽群島和曼島;愛爾蘭;波羅的海和北海相鄰地區,如俄羅斯西北部聯邦管區(包括加裡寧格勒)、波蘭北部、波德平原、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加來海峽
(三)聯合國對北歐的定義
聯合國對「北歐」的定義是:
丹麥、法羅群島、愛沙尼亞、芬蘭、奧蘭群島、冰島、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瑞典、英國
五、中歐【地理因素】
中歐,歐洲中部,包括奧地利、捷克、德國、匈牙利、列支敦斯登、波蘭、斯洛伐克、瑞士。
但受二戰後冷戰氛圍的影響,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德國有時會被人們認為也是西歐國家的一部分,而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及匈牙利則也會被人普遍認為是東歐國家。
六、歐洲整體圖
對東南西北中歐都找到了各種劃分方式,我把這些劃分方式拼拼湊湊都放在一張圖上,於是,就變成了這樣。
那幾個色塊是重疊的,看上去有點混亂。。。。
於是就百度了下網上其他現成的圖(咦,怎麼感覺網上的圖看上去還挺乾淨的=,=)
第一張圖來自維基百科,聯合國對東西南北歐的劃分,英國愛爾蘭屬北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屬東歐,沒有中歐。
第二張圖來自百度百科,英國愛爾蘭屬西歐、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屬南歐,德國波蘭等屬中歐,愛沙尼亞不造為什麼單單去了北歐。
個人覺得,東西南北歐的範圍劃分,結合了地理意義和政治意義兩方面。地理意義上的劃分,就是把歐洲按方位分成東西南北中(粗看上面那些圖也就是那樣覺得合適的分法),但是其中摻雜的政治意義,導致一些國家從屬於哪個範圍變得有些複雜。
中歐、南歐的劃分,主要是地理意義上的劃分。在國家處於歐洲的位置,以及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半島等這些地理因素的影響下,範圍劃分沒有什麼太多爭議
北歐、東歐、西歐:除了地理因素,更多的是政治因素的影響
北歐:北歐理事會(芬蘭、瑞典、丹麥、挪威、冰島)
東歐、西歐:冷戰時期前蘇聯和美國的勢力影響
來源:地理知識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