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納卡地區衝突,兩個彈丸小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開撕,為何土耳齊一屁股坐在亞塞拜然一邊,又上人又出錢去主動助戰,俄羅斯和伊朗則向亞美尼亞運送武器彈藥。
這分明是又一個敘利亞的節奏,為什麼戰鬥民族和這些大佬們都不淡定了呢?
這一切都離不開地理和歷史的宿命。
如圖,高加索山脈是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大陸橋,連通了歐亞大陸,小亞細亞和伊朗高原。
對高山北麓的俄羅斯來說,崇山峻岭是絕佳的屏障。因為北邊是一馬平川的歐洲大平原,無險可守。一旦從此突破,即可直搗俄羅斯的心臟地帶。
事實上,在19世紀初,沙俄即翻越高山,吞併了整個外高加索,直逼土耳其和伊朗。
二戰期間,德國的裝甲兵團目標直指當時歐洲最大的石油產地,亞塞拜然的巴庫,但卻受阻於此地險惡的地理條件,止步不前,最終功虧一簣。
而此後蘇聯的解體亦始於高加索。by the way,不要忘了,史達林就是喬治亞人。
進入21世紀以來,2008年俄格戰爭,車臣反恐都是發生在高加索地區。
由此可見,不穩定的高加索是俄羅斯西南方重要的戰略要點。
而對土耳其來說,亞美尼亞就是東北邊境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不起眼的亞美尼亞其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個基督教國家,曾經在中世紀時佔有土耳其的東部。今天位於土境內小城阿尼,彼時卻是亞美尼亞的首都。
時至今日,土耳其仍否認當年的種族清洗和大屠殺,但亞美尼亞人卻永遠都無法忘記這段歷史!
兩國之間的恩怨情仇不僅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隨著土耳其的崛起而不斷加劇。
至於東南邊的伊朗來說,由於幾十年來一直遭受美國的制裁和擠壓,對於美國欲利用其國內近2000萬亞塞拜然族人製造混亂,一直是如芒在背。與同樣反感和警惕美國人的俄羅斯聯手成為必然的戰略選擇,而亞美尼亞就是溝通二者的南北大通道。
即南北走向的俄羅斯-亞美尼亞-伊朗,與之形成對抗的是以美國做後盾的土耳其-亞塞拜然這條東西向的能源和戰略軸心。
戰幕已拉開,主角也就要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