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復仇:高加索衝突如何牽動大國博弈?

2021-02-09 玄生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納卡地區衝突,兩個彈丸小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開撕,為何土耳齊一屁股坐在亞塞拜然一邊,又上人又出錢去主動助戰,俄羅斯和伊朗則向亞美尼亞運送武器彈藥。

這分明是又一個敘利亞的節奏,為什麼戰鬥民族和這些大佬們都不淡定了呢?

這一切都離不開地理和歷史的宿命。

如圖,高加索山脈是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大陸橋,連通了歐亞大陸,小亞細亞和伊朗高原。

對高山北麓的俄羅斯來說,崇山峻岭是絕佳的屏障。因為北邊是一馬平川的歐洲大平原,無險可守。一旦從此突破,即可直搗俄羅斯的心臟地帶。

事實上,在19世紀初,沙俄即翻越高山,吞併了整個外高加索,直逼土耳其和伊朗。

二戰期間,德國的裝甲兵團目標直指當時歐洲最大的石油產地,亞塞拜然的巴庫,但卻受阻於此地險惡的地理條件,止步不前,最終功虧一簣。

而此後蘇聯的解體亦始於高加索。by the way,不要忘了,史達林就是喬治亞人。

進入21世紀以來,2008年俄格戰爭,車臣反恐都是發生在高加索地區。

由此可見,不穩定的高加索是俄羅斯西南方重要的戰略要點。

而對土耳其來說,亞美尼亞就是東北邊境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不起眼的亞美尼亞其實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個基督教國家,曾經在中世紀時佔有土耳其的東部。今天位於土境內小城阿尼,彼時卻是亞美尼亞的首都。

時至今日,土耳其仍否認當年的種族清洗和大屠殺,但亞美尼亞人卻永遠都無法忘記這段歷史!

兩國之間的恩怨情仇不僅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隨著土耳其的崛起而不斷加劇。

至於東南邊的伊朗來說,由於幾十年來一直遭受美國的制裁和擠壓,對於美國欲利用其國內近2000萬亞塞拜然族人製造混亂,一直是如芒在背。與同樣反感和警惕美國人的俄羅斯聯手成為必然的戰略選擇,而亞美尼亞就是溝通二者的南北大通道。

即南北走向的俄羅斯-亞美尼亞-伊朗,與之形成對抗的是以美國做後盾的土耳其-亞塞拜然這條東西向的能源和戰略軸心。

戰幕已拉開,主角也就要登場了……

相關焦點

  • 未來三個月:中美博弈的衝突點和窗口期
    邱震海博士表示:未來3個月,一定是中美博弈關鍵的一個衝突點和窗口期。為什麼會這麼說?未來將有哪幾個衝突點和窗口期?請收聽今天的《傾聽彼得·邱》音頻「未來三個月:中美博弈的衝突點和窗口期」《震海內參》(Peter Qiu's Insight)「周報」持續更新中~本期「周報」的主題是:【中美關鍵時刻—未來三個月中美博弈的衝突點和窗口期】本期「周報」的重點內容有:1、美國以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落地威脅中國
  • 美國力挺,大國博弈剛剛開始
    二戰以後,聯合國成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雖然在很多問題上力不從心,但依然減少了很多地區衝突,而聯合國的基石就是五個常任理事國,也就是在二戰中做出巨大犧牲並取得勝利的五個國家: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
  • 瑞•達利歐:狹小世界的大國博弈,中國擁有時間優勢 | 雙語哈評
    這將是一場長期的觀念形態博弈。瑞·達利歐    圖/法新不要再把中美兩國之間的衝突稱為「貿易戰」了,這是個具有誤導性的詞。這是旗鼓相當的兩個大國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進行的一場觀念形態博弈。換言之,這與貿易關係不大,而是事關兩個問題:由兩種不同的處世之道延伸出的不同的政府、企業、個人行為方式和全球地緣政治形態;與此同時中國正崛起為一個可與美國一較高下的大國,並且在不遠的將來還會進一步壯大,但世界並不大,在這樣的環境下,這兩個國家難免會以各種方式發生碰撞。雖然中美兩國可以通過談判解決貿易問題,但他們無法通過談判解決更基本的問題(例如,他們的處世之道,以及旗鼓相當的兩個大國之間的碰撞)。
  • 高加索山國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高加索山脈南側的內陸國,面積為2.98萬平方公裡,截止2019年8月人口約為306.25萬(生存在境外的亞美尼亞人約有500萬),2018年人均GDP為4212美元。亞美尼亞四面皆敵:首先與土耳其有世仇,其次獨立之後又因納卡衝突與亞塞拜然敵對,而且亞塞拜然與土耳其同源,兩國對亞美尼亞進行政治及經濟封鎖。
  • 普京難言之隱曝光,高加索人在俄羅斯的勢力很大,拉偏架會有麻煩
    近日,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圍繞納卡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戰事持續了一周多,一直在升級,炮火已經蔓延到了平民區。
  • 國際關係理論:衝突理論
    衝突一詞通常指的是這樣一種情形:某一可認同的人群有意識地反對一個或幾個其他可自我認同的人群,原因是它們追求的目標相互牴觸或看上去相互牴觸。衝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但不包括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鬥爭。衝突的含義不僅意味著競爭。人們在為某種短缺物資競爭時,可能並沒有完全意識到競爭者的存在,或者沒有阻止競爭者實現其目標。
  • 土耳其海峽:不僅是國際戰略要道,更是託起土耳其大國夢的翅膀
    由於土耳其海峽地理位置特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被國際戰略家稱為:天下咽喉,可見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土耳其海峽是西亞、北非和南歐通往黑海的咽喉,也是歐洲大陸進出中東的最佳通道。因此歷史上,土耳其海峽就具有非常高的軍事價值。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曾通過土耳其海峽遠徵希臘。
  • 歐洲地理區位:東南西北中是如何劃分的?
    (三)自然地理上東歐平原東界烏拉爾山,西濱波羅的海,北臨白海、巴倫支海,南毗黑海、亞速海和高加索山個人覺得,東西南北歐的範圍劃分,結合了地理意義和政治意義兩方面。地理意義上的劃分,就是把歐洲按方位分成東西南北中(粗看上面那些圖也就是那樣覺得合適的分法),但是其中摻雜的政治意義,導致一些國家從屬於哪個範圍變得有些複雜。中歐、南歐的劃分,主要是地理意義上的劃分。
  • 2017 俄羅斯高加索牧羊犬五一國家展
    關注微信公眾號高加索犬吧收看更多精彩內容1 may 2017. ,
  • 源於不止不休的「印巴衝突」
    這場教徒遷徙引發了嚴重的混亂和衝突,兩派之間經常互相廝殺,不少人被強制離開家園,成為了無家可依的難民。僅在旁遮普地區,就有至少50萬人在衝突中喪生。所以,克什米爾地區到底應該歸屬於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就成為了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圍繞這個地區的領土爭端變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之間的武裝衝突。
  • 阿以衝突一;為何中東會成為世界的火藥桶?
    中東局勢常年動蕩,衝突不斷,成為世界的火藥桶,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交通樞紐,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 衝突升級!亞阿戰火致數百人傷亡
    專家分析稱,如果外部施壓不能阻止衝突,那麼戰爭的爆發可能不可避免,並將在整個北高加索地區產生漣漪效應。當地時間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亞阿雙方都表示,目前在納卡地區雙方接觸線的衝突仍在繼續。衝突發生後,兩國當天均對國內進行了軍事動員。
  • 行走地理 | 這裡是印度(自然知識篇)
    本文由地理蹊傾情首發編輯整理製作,未經授權
  • 論文心得: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權戰略與英德衝突的根源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權戰略與英德衝突的根源。因為國際關係學科研究的起點通常被視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因此,英德分別作為崛起國與霸權國的結構性衝突,可以跨越歷史的界限,對21世紀的理論創新、歷史探索和戰略分析提供極高的學理價值。
  • 軍情 | 美媒:中國如何計劃成為航空超級大國?最明顯的莫過於——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8月24日刊登《中國如何計劃成為航空超級大國》的文章稱,或許最明顯的莫過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部隊的迅速發展。成立於建國初的海軍航空兵部隊已經從一支相對不那麼重要的力量,上升為中國在全球的軍事實力的象徵。
  • 《極速復仇》:猛男出獄復仇
    十年後,德雷沃出獄,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為自己的哥哥復仇。不管對方是不是直接和兄長的死戚戚相關,在德雷沃看來,他們都是該殺死的人。為了有計劃、有目的地施行自己的復仇計劃,列出了一張「死亡名單」,上面列出了他要殺死的人的名字。按照這份名單,德雷沃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旅。可是復仇路並不好走,剛剛出獄的德雷沃就被一個即將退休的老警察盯上了。
  • 中印衝突:一寸山河一寸血
    爆發於15日的中印加勒萬河谷之爭,中方在極力保持克制的情況下,印軍仍然兩次越過邊境線,挑畔和攻擊我方官兵,最終引發暴力衝突,各有傷亡。這是1975年以來,中印邊境摩擦中最大的一次流血衝突。45年的雙邊和平,被印軍打破!中印之間的邊境之爭由來已久。
  • 「7分鐘胡扯」, 失盡「大國樣子」
    大國應有大國的樣子。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領導人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的講話,卻失盡了「樣子」。
  • 俄羅斯是石油大國,為啥還這麼窮?
    在我們的印象中,石油那就是意味著財富,中東的石油大國,如沙特、阿聯、科威特、卡達等,那一個個都是土豪級別,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