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達利歐:狹小世界的大國博弈,中國擁有時間優勢 | 雙語哈評

2021-02-20 哈佛商業評論

雖然中美兩國可以通過談判解決貿易問題,但他們無法解決處世之道這些更基本的問題。不同的處世方式影響著兩國領導人對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關係的看法。這將是一場長期的觀念形態博弈。

瑞·達利歐    圖/法新

不要再把中美兩國之間的衝突稱為「貿易戰」了,這是個具有誤導性的詞。這是旗鼓相當的兩個大國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進行的一場觀念形態博弈。換言之,這與貿易關係不大,而是事關兩個問題:由兩種不同的處世之道延伸出的不同的政府、企業、個人行為方式和全球地緣政治形態;與此同時中國正崛起為一個可與美國一較高下的大國,並且在不遠的將來還會進一步壯大,但世界並不大,在這樣的環境下,這兩個國家難免會以各種方式發生碰撞。雖然中美兩國可以通過談判解決貿易問題,但他們無法通過談判解決更基本的問題(例如,他們的處世之道,以及旗鼓相當的兩個大國之間的碰撞)。這些基本問題——比如企業與政府的關係——是貿易爭端的核心,也是癥結所在,而且將始終存在。

中國人數千年來的處世之道以儒家的、自上而下的家族式模式為核心,也就是他們所說的「中國特色」。美國人近250年來的處世之道則遵循個人主義的、自下而上的民主觀念。期望中國人改弦易轍的想法未免天真,指望美國人做出改變也沒有道理。這些不同的處世方式影響著兩國領導人對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關係的看法。而正是因為這些邊界在「貿易戰」談判中被打破而導致了貿易談判破裂——至少暫時如此。

還有一個事實對談判非常重要——時間站在中國這一邊,因為他們變強大的速度比美國更快,所以任何「戰爭」或是「對抗」,更早發生對美國有利,而較晚發生則對中國有利。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和中國對待「戰爭」或是「對抗」的方式不同。中國人的方法是試圖「不戰而屈人之兵」,韜光隱晦,再向對手展示肌肉,令其不戰而退;而西方人的戰鬥方式往往更像動物,你一拳、我一腳,鬥到兩敗俱傷,直到一方認輸——一些中國領導人認為這種方式是從地中海/歐洲文化演變而來。雖然中國人對這類「戰爭」很反感,因為它太有破壞性,但若迫不得已,他們也會奉陪。換句話說,中國人更喜歡的「戰爭」方式是以自上而下的儒家方式建立實力、進行競爭,但如果情非得已,他們也會以針鋒相對的方式以牙還牙。而我們現在正瀕臨陷入這一局面。

無論如何,這將是一場長期的觀念形態博弈,其結果主要取決於不同的觀念形態將如何作用於成為世界強國所必需的各方面的實力,譬如教育、經濟、社會、技術、財政和軍事。對於那些以「競爭」為主旋律的領域,我可以想像到兩種結果:如果兩國領導人對待這種競爭,就像對待其他使雙方變得更強大的重大競爭一樣,而且如果雙方意識到雙贏的競爭比雙輸的戰爭要好得多,那麼將得到有益的結果;但如果兩國領導人致力於讓對方改變生存方式,則會引發對抗,招致嚴重後果。再強調一次,就像我們的國內衝突一樣,最大的問題在於掌握權柄的人將如何相處。這將對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重大影響。

The Ideological War of Comparable Powers in a Small World

Ray Dalio

Co-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 Co-Chairman of 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

May 14, 2019

People need to stop call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a trade war because that term is misleading. It is an ideological war of comparable powers in a small world. In other words, it is not nearly as much about trade as it is about 1)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life that extend t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government, business,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global geopolitics, with 2) China emerging to be a comparable power to the U.S. now and in the not too distant future a greater power in a small world in which these two countries will be bumping into each other in all sorts of ways. While these two countries can negotiate their trade issues away they can’t negotiate these more fundamental issues (i.e., their approaches to life issues and the comparable powers bumping into each other issues). These fundamental issues - such as how companies relate to governments - are at the heart of the 「trade」 dispute and where the stumbling blocks lie and will remain.

One would be naive to expect the Chinese to approach life differently than they have approached lif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hich is what they refer to a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t its heart their Confucian, family-like top down way of being) one shouldn’t expect Americans to approach life differently from how they approached it for nearly 250 years (which is individualistic, bottom-up and democratic). These different ways of being affect the ways the leaders of these two countries belie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vernments,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should be. The boundaries of these were pushed in the 「trade war negotiations」 which is what led to the 「trade talks」 breaking down, at least temporarily.

Also relevant to these negotiations is the fact that time is on the Chinese side (because they are getting stronger faster than the U.S.) so it is in the interest of the U.S. to have any wars/confrontations that might happen earlier and it is in the interest of the Chinese to have them later. Also noteworthy, the U.S. and China hav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wars/confrontations. The Chinese approach is to try win without fighting by quietly building one’s power and then showing it to one’s opponent so that the opponent will give up without fighting, while the Western approach to fighting (which some Chinese leaders believe has evolved from how Mediterranean/European cultures evolved) tends to be more like animals do via exchanging harmful blows, hurting both, until one submits to the other. While the Chinese have an aversion to this type of war because it’s so terrible, they will do it if pushed to do it. In other words the Chinese preferred approach to 「wars」 is to do them more as a competition to build strength which the Chinese do in a top-down Confucian sort of way, but they will fight in a tit-for-tat exchange of blows way if pushed. That is what we are now at the brink of.

In any case, this will be a long ideological war with the outcome being primarily dependent on how well these different ideological approaches produce the various types strengths — i.e, their educational, 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 financial and military strengths— that are needed in order to be great world powers. Regarding where that competition will lead, I can envision either a) good outcomes if these two countries』 leaders treat this competition like other great competitions that make both sides stronger and if both sides realize that win-win competitions are much better than lose-lose wars, or b) terrible outcomes if these two countries』 leaders fight to make the others make existential changes that they will fight against. Once again, as with our domestic conflicts, the biggest question is how the people who have their hands on the levers of power will be with each other. That will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just about everything in our lives.

作者瑞•達利歐為橋水基金創始人、聯合首席執行兼聯合首席投資官。

翻譯:康娟

版權聲明:

本文英文版「The Ideological War of Comparable Powers in a Small World」5月14日首發於LinkedIn網站瑞•達利歐個人主頁。《巴倫》中國獲橋水基金授權發布中文版。

相關焦點

  • 美國力挺,大國博弈剛剛開始
    二戰以後,聯合國成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雖然在很多問題上力不從心,但依然減少了很多地區衝突,而聯合國的基石就是五個常任理事國,也就是在二戰中做出巨大犧牲並取得勝利的五個國家: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
  • 頭條 | 中國擁有超級大國的實力嗎?美媒的答案是——
    的文章稱,超級大國需要在經濟、軍事和軟實力上形成全球力量投射,中國顯然擁有塑造21世紀的超強影響力,但若想取代美國還需要很多時間。文章稱,正如美國清楚了解的,成為超級大國是一件代價高昂的事情。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領導外交使命和向外國提供援助的費用都會讓成本增加。越是在全球展開擴張,其負擔就會越沉重。
  • 達利歐:世界已瘋,系統崩壞 (中英雙語對照,文末附總結)
    這種「推錢遊戲」我完全可以理解,因為投資經理們,尤其是風險資本和私募股權的投資經理們,現在擁有大量受託而未投出的現金。為了兌現向客戶的承諾並收取費用,投資經理們不得不做這種勾當。但是每一次的加息都會對市場和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因為全世界已經長時間槓桿化了 (so leveraged long) 。Where will the money come from to buy these bonds and fund these deficits?
  • 美國只敢欺負弱國,不敢和中國開戰?俄專家:超級大國地位……
    本文1243字/閱讀時間:2.6分鐘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美國在世界各地連續發動了多場局部戰爭——然而,這些國家的普遍特點就是,他們的軍事實力都遠遜於美國。難道美國只敢欺負弱國?近日,有俄羅斯軍事專家指出,美國不僅只會欺負弱國,而且他們根本沒有膽量與中國或俄羅斯開戰。
  • 美國:中國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有大國擔當接收中東難民
    可如果從國際角度出發,世界強國對中東局勢的橫加幹涉,才是導致這場戰火難以被根除的主要原因。 換句話來講,中東地區某些國家或勢力之間的較量,更多的時候是它們背後海外強國之間的博弈。眾所周知,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究其根源都是由於大國的暗中支持、幹涉。例如敘利亞問題,其實就是俄羅斯支持阿薩德政權,美國反對,伊斯蘭國在中間和稀泥。老話常說無利不起早,各方勢力雖然能夠從中東戰亂中攫取到自己想要的利益,但卻苦了無數平民百姓。
  • 沒有聯合國五常否決權,世界將更不太平
    可以說,這個話死非常幼稚的,要知道70年前的那場大戰聯合國五常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中蘇聯傷亡人數達到6000多萬,佔蘇聯當時人口的近30%;中國傷亡人數近3500萬,美國傷亡近200萬,英國傷亡近160萬,法國傷亡近50萬,可以說除了法國,其他四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都是靠屍體堆出來的。
  • 世界第五領土大國崛起了:不僅能賣中國大豆,還能造出巡航飛彈
    其實巴西和中國之間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紐帶,那就是產自巴西的大豆。雖然中國的國家領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三,但是中國卻擁有超過十四億的人口,因此中國在農產品上仍然需要靠進口來保持一定的儲備,而巴西的大豆就是中國依賴的農產品之一。
  • 土耳其海峽:不僅是國際戰略要道,更是託起土耳其大國夢的翅膀
    土耳其加入北約後,土耳其海峽成為北約控制歐亞大陸的南翼。土耳其是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突厥語國家聯盟的老大和伊斯蘭世界的領頭雁,它一直希望能在大國博弈之中脫穎而出,恢復奧斯曼帝國的輝煌。土耳其作為海峽的實際控制者,也充分利用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價值,在地緣政治博弈中左右逢源。如今土耳其海峽,已經成為託起土耳其大國夢想的翅膀。
  • 博弈 英國拋棄美國選中國 外媒呼籲日美應優先遏華
    不顧美國的不滿,英國因勇敢地做出成為亞投行成員的決定,而讓自己擁有了不可小看的優勢。在同中國的關係中,它被排在了前列。「衛星」新聞通訊社援引《衛報》的報導稱,中國人還準備投資HS2核電站建設和Northern Powerhouse。倫敦金融城已成為西方最大人民幣離岸市場,這對人民幣的未來有著重大影響。中國領導人的國事訪問大大加強了日益擴大的英中合作。
  • 「讀懂中國」精彩觀點集錦 | 經濟紅利會帶來文化紅利
    本屆「讀懂中國」會議共有8個分論壇同步展開,與會嘉賓對當下的中國充滿興趣,也對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寄予厚望。比如美國是基礎設施建設大國,但其高速公路、鐵路等設施僅限於美國國內。比如歐洲有很好的高鐵,但南非就沒有這些基建建設。那麼,為什麼中國要將自己的基建優勢和其他國家共享?馬凱碩認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既能惠益自己,也能惠益鄰國。他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地與中國連接,這些合作可以加速釋放各國的經濟紅利,還可以推動國際文化傳播和合作。
  • 普京表態引爆世界輿論,中國外交部回應
    ,他表示「不排除俄羅斯和中國建立軍事同盟的可能性」,此言一出國際社會紛紛猜測未來中俄將有可能建立起一個龐大且「無與倫比」的軍事同盟,若是如此那麼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軍事優勢會被嚴重削弱,等同於中俄聯手重新塑造了當今的世界格局。
  • 地緣博弈加劇,跨國企業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在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的時代,圍繞著諸如TikTok、安謀這類跨國公司的激烈博弈勢必還將輪番上演。TikTok事件表明,當下的商業環境或許正朝著上世紀30年代的危險方向發展。而隨著全球化的倒退,跨國公司也不得不使出更多應對招數。上方掃碼可直接訂閱商論雙語對照閱讀原文。
  • 日媒稱中國優勢是能集中全部海軍艦隊掌控其領海
    中國是一個陸權國家,擁有強大的陸軍實力。美國也幾乎不會幻想著通過兩棲登陸、空降或陸地遠徵軍等常規攻擊手段來對中國大陸構成威脅。但如果美國控制了中國12海裡領海線以外海域,這將對中國造成巨大威脅。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從超視距的海上視角看,美國海軍將有能力通過遠程炮擊、飛彈和無人機轟炸癱瘓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基礎設施。
  • 普京表態引爆世界輿論,中國外交部回應
    若是如此那麼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軍事優勢會被嚴重削弱,等同於中俄聯手重新塑造了當今的世界格局。                                 相比於理想派媒體熱衷於討論中俄建立軍事同盟之後會怎樣重新塑造世界格局的話題。
  • 日本媒體:中國的5G速度都比不上美國,憑什麼自稱5G大國
    在過去高通是一直佔據著網絡市場的言論權的,可在了5G到來之後,華為取得了這個優勢。成為了世界人民公認的5G大國,可就在5G網絡測速中。我們的5G網絡速度被美國遠遠的甩開,而且遠遠落後於韓國這樣的國家。日本媒體更是直接嘲諷:就這也配稱5G大國。
  • 科普: 中國是「東方大國」, 為什麼世界地圖卻把美國畫在東邊?
    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一直被稱為東方大國
  • 唯一擁有三大洋出海口的3個國家,兩個超級強悍,一個富得流油
    即使到現在也是這樣,那些擁有世界大洋出海口的國家,發展都比內陸國家強悍很多,而橫跨多洋的更是強的不行。下面這三個國家是唯一擁有三大洋出海口的國家,兩個混成超級大國,非常強悍,一個是發達國家,富得流油。世界主要有七大洲,而海洋比較有用的就是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而我國唯一只在太平洋有出海口,屬於單一出海口的國家,雖然這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還是對國家發展有很大局限。
  • 越南作為人口大國制定人口目標,積極面對人口紅利值得中國學習
    作為總人口世界第15位的人口大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一直存在著「女多男少」的情況,但這個情況也會在未來十年得到根本性的變化,因為越南目前新生兒男女性別比例已經是「男多女少」。越南作為一個世界人口大國制定的人口目標非常鮮明:在積極面對人口紅利,保持較高的人口增長率,比較值得中國學習。下面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地圖和國旗。
  • 未來三個月:中美博弈的衝突點和窗口期
    21年前的今天(1999年5月8號),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3名中國記者當場犧牲。在這兩件讓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裡,世界的格局是怎樣的?我們可以從中提煉出哪些教訓?今天的5月8日,我們正在經歷一場百年一遇的疫情。在疫情前,中美之間就存在著結構性的地緣戰略矛盾;疫情的發生,將讓中美之間的矛盾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