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團場的叔叔阿姨們
今年棉花收的怎麼樣了
前幾天的雨對收成有沒有什麼影響
今天看到一則南疆採花的新聞
說的 兩個月能掙2萬
木合塔爾.吐孫的妹夫艾尼完爾.艾沙和妹妹阿孜古麗.吐孫兩人,每天能拾300多公斤棉花,掙600多元。
「一天最多可以摘180公斤,最少也不低於150公斤。現在每公斤一塊八毛錢,平均每天可以掙到三百元;隨著天氣轉冷,工錢還會上漲。兩個月可以掙到兩萬元。自打我來這裡拾棉花,每年都拿到了兩萬多元。」木合塔爾。吐孫摸著額頭,靦腆地說,「今年冬我就可以娶媳婦了!」
木合塔爾。吐孫是新疆南部喀什地區麥提縣央塔克鄉烏尊買裡村4組的村民,今年28歲。五年前經朋友介紹,每年秋天都來幫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幸福農場三分公司承包戶彭正強收穫棉花。
據悉,20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每年棉花總產都佔到全國總產的六分之一強;每年都有計劃、有組織地從甘青豫蜀湘鄂徽等省份和新疆的地縣引進拾花勞動力,最多年份70萬;支付民工拾花報酬,每年逾十億元人民幣。隨著機械採棉的推廣,逐年減少人工。今年新疆兵團植棉面積與往年基本持平,一半機採,仍然需要大約30萬拾花工。
彭正強十三年前從四川滬州市古藺縣大寨苗族鄉來到這裡,承包經營420畝棉花地。三個孩子,市紗廠工作、內地上大學、市裡上高中——老兩口經營這麼多地,著實忙得不可開交。自從喀什、和田的維吾爾農民兄弟來以後,輕鬆了許多。農民兄弟有的長年打理棉田,有的只在秋季採摘棉花。
據了解,凡來新疆兵團農場的拾花工,由各連隊統一安排食宿免費住宿;各植棉團全部給拾花工購買意外傷害險;適逢節假日,一起開展互訪和文娛活動——電影進連隊,歌舞進院落;分階段開展勞動競賽,設有不同檔次的獎項,最高獎是乘飛機返鄉。拾花期間,拾花工的日常小病,由用工單位提供治療費用。進入9月中旬,天山北部天氣驟然變冷,各植棉師和團工會發出倡議向拾花工捐贈衣物。此外,表現特別突出、願意留下來者,農場可以使其安家落戶,享受職工待遇。
新疆地縣的農民兄弟佔總用工數量的三分之一強。他們往往親戚連親戚舉家而來。彭正強和多數承包戶一樣,和老伴負責農民兄弟的生活保障——米麵油肉醬醋菜瓜果和天然氣等。
為彭正強採摘棉花的兩家人四十多口,來自喀什和田。分為兩個組,集體選出勞動組長和生活組長。一個負責聯絡協調用工、數量質量驗收和報酬事宜,一個負責做飯調劑夥食——出工歇息有序,勞作不誤娛樂……
來源: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