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援引日媒報導,6日,日本茨城縣的一家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JAEA)發生遭遇過量輻射事故,有5名男工作人員在檢查機器時,沾染放射性物質。該機構7日表示,這些工作人員存在體內輻射,這是日本國內最大級別的體內輻射事故。
共同社報導截圖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6日,位於日本茨城縣大洗町的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大洗研究開發中心」的燃燒研究樓內,發生一起遭遇過量輻射事故。
據該機構介紹,當天中午11點15分左右,一位50多歲職員在專用設備內檢查,打開了裝有鈽和鈾等粉末試料的金屬容器。當時,可能是內部的塑膠袋突然破裂,其中300克不到的放射性物質部分洩漏。
據悉,當時有一名職員站在一旁輔助作業,其餘3人站在後方待命。雖然5名工作人員都戴了覆蓋口鼻的口罩,但有可能通過縫隙吸入了放射性物質。
5名工作人員在日本茨城縣核設施沾染放射性物質(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報導稱,這名50多歲的職員的肺部測出活度約2.2萬貝克勒爾的放射性物質「鈽-239」。就這一遭遇的輻射量單純換算,今後50年將達到12希沃特。
而日本的國家標準規定是,接觸放射性物質的核電站工作人員等的輻射量上限為5年0.1希沃特。
另外3名工作人員的肺部也測出最大活度5600~14000貝克勒爾不等的輻射,其餘1人很可能也遭遇了體內輻射。該機構稱這是日本國內最大級別的體內輻射事故。
5人目前尚未出現特別症狀,已被送往位於千葉市的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放醫研)的醫療設施住院,接受促進射性物質排出體外的藥物治療等。
放醫研的上級單位「量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舉行記者會表示,這5人中有4人皮膚上沾染了放射性物質,已經實施去汙。該機構幹部指出,「罹患癌症的風險會上升,這在迄今的科學見解中是最明白清楚的」。
報導還稱,日本有關部門對這家原子能機構進行了調查,該機構對事故解釋說「是和往常一樣的作業」,但其屢次被曝光安全管理機制不完善,對作業是否妥當開展等的確認工作將會是此次調查的重點。
轉載規範請後臺回覆:轉載
商務合作/廣告投放
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