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黃花菜之鄉」——湖南省祁東縣,有一個美麗的村莊———洪塘。這裡有一段保存完好的古驛道,驛道上矗立著一座石質牌坊——洪塘貞節牌坊,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衡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必文房鄒氏族譜》記載:曾老孺人,以堅公之配。以堅公三十有五,棄卻紅塵。曾祖妣年方廿八,隻影孀居課子苦讀,其子順時一舉成名,獲太學生榮稱,奉欽諭,於清乾隆十九年甲戌仲冬衣錦還鄉,擇故居而建節坊。
洪塘牌坊南北朝向,高8米,寬14米,三門四柱三樓。牌坊由石座、石柱、石匾等組構而成。柱腳有雲鼓形抱柱支撐,構件之間採用榫卯楔合,渾然天成,結構牢固,能夠御風抗震,兩百多年來紋絲不動,巍然屹立。
洪塘牌坊可以說是一件巧奪天工的石雕工藝品,中國傳統的石雕技法圓雕、透雕、浮雕、線刻都在這裡得到了體現。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塊匾額,每一處鬥拱和雀替,都飾以精美的雕刻。
洪塘牌坊正額刻有「恩榮」二字,背額刻有「欽賜」二字,主匾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清標彤管」四字,「清標彤管」意為清白流芳,名標青史。南面主匾上邊雕刻「丹鳳朝陽」,下邊雕刻「二龍戲珠」,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在中國數千年封建社會裡,凡是有「龍」、「鳳」在一起的圖案,均是龍在上、鳳在下,或龍在左鳳在右,這個順序是不允許顛倒錯位的。全國迄今只發現四處古建有「鳳在上龍在下」的設計,分別是清東陵的慈禧陵寢、永州的寧遠文廟、吉首的乾州節孝牌坊,還有這座洪塘貞節牌坊。前三處,要麼與慈禧有關,要麼建於慈禧當權之時,有「鳳在上龍在下」的圖案,也在情理之中。而洪塘牌坊建於乾隆年間,比前三處都早,而且地處偏遠,為何會有這種違背常理的設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除了龍鳳圖案,洪塘牌坊還雕刻有雙獅滾球、龍行虎步、鯉魚跳龍門、八仙過海等吉祥圖案,象徵皇恩浩蕩、金榜題名、健康長壽、幸福吉祥等豐富內涵。工藝精巧細膩,匠心獨運,堪稱清代石雕、石刻藝術的典範,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請盡情分享至朋友圈
精準扶貧 打贏祁東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