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攝影師理察·米斯拉奇的代表作《沙漠詩章》(Desert Cantos)系列,印證了他所說的:「世界是那麼可怕,因為它是美麗的,但是當你更近觀察它時,會發現它是那麼美麗,因為它是可怕的。」
聖喬諾隘口,加利福尼亞州,1981年
《沙漠詩章》是理察·米斯拉奇進行時間最長、也最具野心的作品,這些使用Deardorff 8×10相機拍攝美國西部原野的「風景照片」,向我們訴說著關於人類和自然之間錯綜紛亂的關係。「詩章」(Cantos)一詞的靈感來自於著名意象派詩人埃茲拉·龐德的《比薩詩章》(The Pisan Cantos),這對於我們理解《沙漠詩章》會有很大的幫助。
被覆蓋的鐵軌,博納維爾鹽灘,猶他州,1992年
莫諾湖,加利福尼亞州,1999年
龐德的《比薩詩章》被讚譽為美國現代詩歌的豐碑,其語言形式主要體現在隱形書寫、復調式表達、文化邏各斯之解構、碎片式宏大敘事等幾個方面,具有明顯的互文風格,影射著詩人綺麗美好但又悲觀絕望的矛盾夢想;同時又有戲仿的痕跡,通過戲說古往今來的歷史故事、五大洲四大洋的典故傳說,對紛繁龐雜的社會現實進行隱喻式解讀。
龐德在其中所洞悉、所表達的新柏拉圖主義是「光的形上學」,是強調「理智」的哲學,作者不是一個受懲罰者和被觀察者,而是一個積極的思考者和主動的觀察者,一個哲學家和智者,考量和評判著世間萬象,探索和想像世界的未來。所有這些都對米斯拉奇創作《沙漠詩章》有著非常確鑿的決定性啟迪。
遊客,猶他州,1994年
泛濫的索爾頓湖,加利福尼亞州,1985年
《沙漠詩章》隱含著令人不安的暗流般的氣息,其影像樣態則可追溯到卡爾頓·沃特金斯、蒂莫西·奧沙利文以及一些19世紀美國無名攝影師的作品。在《沙漠詩章》裡,近乎原始的廣袤荒野總是被各種各樣的人為因素所幹擾:孤獨的電線桿,被流動的鹽灘覆蓋而若隱若現的的火車鐵軌,太空梭著陸場,武器試驗場,河流上的大壩,泛濫的洪水,露營的觀光遊客,沙漠火災和塵暴,行蹤不定的測繪人員,石油鑽井,等等。
等待,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加利福尼亞州,1983年
皮拉米德湖,內華達州,1997年
石油井架,聖巴巴拉,加利福尼亞州,1984年
米斯拉奇並沒有採取強調或誇張的手法,而是把這些景象嵌入到如詩如畫般的大環境裡面。如此不動聲色的遠望視角和幽邃意境,製造了獨特的中立感和隔閡感,這種空洞而又詩意的描繪,更能映照出當代性的實質。
沙漠火災煙塵,亞利桑那州,1983年
美國歷史汽車影院,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州,1987年
夜景,內利斯空軍基地附近,內華達州,1999年
《沙漠詩章》攝影作品具備著不同尋常的多義性,有些人覺得是紀實方式,有些人領會到其中的隱喻,另有些人認為存在政治意圖,但無論怎樣,作為一個志向遠大、充滿智慧的攝影師,米斯拉奇從來不會為了追求政治意圖而付出美學的代價,正如他自己解釋的:「我的作品是客觀敘事和豐富隱喻的美學結合。」
作為很早就進行彩色實踐的攝影師之一,理察·米斯拉奇注重色彩表現力的整體性效果,從而在根本上把影像的構思置於具體的環境,並成為持續擴張的心理景觀,一段抵達人類靈魂深處的艱辛旅程。
理察·米斯拉奇
(Richard Misrach)
攝影作品在歐美各地展出,廣受讚譽,並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史密森學會、美國國家美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羅德島設計藝術博物館、大通曼哈頓銀行、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喬治·伊士曼國際攝影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澳大利亞國家美術館等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