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奇蹟!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2021-02-15 人民日報

榆林市榆陽區孟家灣鎮中營盤水庫旁的植被 李羽佳 攝

不合理的開發利用

讓毛烏素綠洲變沙漠

毛烏素沙漠

又稱鄂爾多斯沙地

位於陝西、內蒙古兩省區交界

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

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

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裡還是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

由於不加節制的開墾

和戰亂的衝擊

唐朝時期

毛烏素變成了一塊小沙地

千百年過去

因為不合理的利用開發

沙地一點一點擴大

草皮被一點一點無情吞噬

毛烏素最終變成了一片沙漠

 

在新中國成立前近百年

流沙已越過長城南侵50多公裡

解放初期

榆林市林木覆蓋率只有0.9%

流沙吞沒農田牧場120萬畝

6個城鎮、412個村莊被風沙侵襲壓埋

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

輸入黃河泥沙高達5.3億噸

佔中上遊入黃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

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

這是當地人流傳的順口溜

治沙!治沙!

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戰爭

隨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

退耕還林還草等國家重點工程相繼啟動

治沙成了這片土地上的

人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1974年5月14日

為了改變惡劣的生存環境

54名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女民兵

在風沙侵蝕最為嚴重的

補浪河鄉黑風口

搏戰風沙

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

在14任連長的帶領下

累計推平沙丘800多座

營造防風固沙林帶35條

榆林市榆陽區補浪河鄉治沙女民兵連的隊員們在修剪樹枝 劉繼遠 攝

1984年初

國家鼓勵個人承包治沙

石光銀成為榆林個人承包

治沙造林的第一人

他成立了全國第一個

農民股份治沙公司

一生只做治沙這一件事

走「公司+農戶+基地」的路子

把治沙與致富緊密結合起來

  

全國治沙英雄牛玉琴

30多年治沙11萬畝

使不毛之地變成了「人造綠洲」

記者問她為什麼非得治沙

她說:

沒有別的路,必須治沙!


一代又一代人

在這片土地上植綠大漠

演繹了可歌可泣的治沙壯舉

了不起的壯舉!

70年沙漠變綠洲

陝西榆林市靖邊縣東坑鎮毛團村年逾九旬的郭成旺(左)的孫兒郭建軍抱著老人1984年栽下的一棵樹,當年的樹苗現已長成參天大樹

陝西榆林市靖邊縣東坑鎮新建村綠色包圍中的農家小院

穿越毛烏素沙漠的榆靖高速,是中國建成的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

為生態奇蹟點讚!

向治沙英雄致敬!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ID:rmrbwx),綜合陝西日報、榆林發布、掌中陝西、共青團中央等

本期編輯:李娜、蔣川

相關焦點

  • 高考題大賞 | 毛烏素沙漠:它正在從中國版圖上消失
    五化協同推進毛烏素沙地治理 探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路子[N]. 鄂爾多斯日報,2020-10-12(003).[4]景象, 劉瀟圖. 毛烏素的變遷[J]. 刊授黨校, 2019, 000(008):P.F0002-F0002.
  • 毛烏素40年治沙造林被毀 新版「煮鶴焚琴」再次上演
    12月26日,中國官媒新華社消息,經初步調查,因中國華能集團光伏電站項目建設,陝西榆林毛烏素沙漠的千畝林草地被推平。
  • 彭 · 實踐 | 白沙蒿-插在毛烏素的雙刃劍
    白沙蒿                                                                                            ——插在毛烏素的雙刃劍2020年7月20日至24日,西安交通大學彭康書院18級機類黨支部第一實踐隊一行八人到榆林市考察調研毛烏素沙地的治沙成效
  • 中國成功「徵服」的第一個沙漠,面積達到臺灣島,現75%變成綠洲
    這片沙漠就是——毛烏素沙漠,作為中國著名的四大沙地之一,這裡曾經是一望無際的「沙海」,而毛烏素沙漠在蒙古語裡面的意思也是「壞水」的含義,可見這片沙漠對於當地環境的迫害,而今天我們終於把毛烏素沙漠「徵服」了,這片擁有4萬平方千米的沙漠,面積都已經超過了中國的臺灣島,這消息一出,可謂是真正的舉國歡慶,要知道西北地區被沙漠化的困擾已經長大一個多世紀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由於沙漠化問題,使得西北地區的經濟常年得不到發展
  • 中國第七大沙漠上的「生態科技」元素
    圖為治理後的庫布其沙漠綠意盎然。 鵬飛 攝中新網9月19日電 題:中國第七大沙漠上的「生態科技」元素中新網記者李愛平「經過30餘年治理的庫布其沙漠,正在推出更多『生態科技』元素。」19日,張吉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騰格里沙漠怎麼了?生態環境部派人調查
    澎湃新聞記者 朱雷 喻琰騰格里沙漠再次與大面積汙染物聯繫在一起,這次是沙漠邊緣。
  • 毛烏素沙漠裡有這樣一個人
    2012年10月,陝西送變電公司成立輸電運檢分公司,接手負責運維全陝西330千伏輸電線路,謝利軍被任命為榆林保線站站長,負責管理維護榆林地區的330千伏輸電線路。誰都知道陝北地區環境條件惡劣艱苦,但謝利軍卻二話不說,亮出黨員身份服從組織安排。接到通知時,謝利軍的孩子才剛剛滿月,他毅然放下家事,趕往榆林,立即接手榆林地區330千伏輸電線路的運維工作。
  • 這幾日,騰格里沙漠裡發生的這件事,暖!
    、保護沙漠生態環境」環保公益活動啟動儀式在巴彥浩特多功能體育場舉行。早9時,來自越野e族寧夏大隊、陝西大隊、延安分隊、阿拉善分隊的15支隊伍、400多輛車、600多人集結於巴彥浩特多功能體育場,領取垃圾袋、手套等物品,準備進入騰格里沙漠,清掃垃圾,共同維護騰格里沙漠生態環境
  • 綠色中國夢 生態白皮書
    一部足跡遍布中國,關注林業建設成就的綠色山水檔案;一份考量人類生存狀態的警示錄;一本記錄中國綠色版圖擴張的白皮書。30多年來,我國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之路,這條路艱巨而漫長,一個民族已經為此付出許多,未來還要付出更多。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生態文明」的概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 重大突破:中國沙漠或將全部變成良田!北部省份要狂歡了
    眾所周知,沙漠是一個正在與人類搶生存空間的特殊自然現象,它不停的吞噬周圍綠洲的跡象,並且以每年幾萬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大。如果順其蔓延,地球只會僅存海洋與沙漠,不再有綠洲。為了更好維繫我們人類文明的延續,治理沙漠刻不容緩。
  • 陝西環保集團爆雷!生態環境部通報案情細節
    2021年1月22日,生態環境部通報陝西省神木市汙水處理廠環境違法的案件!
  • 塞罕壩:創造當代中國綠色生態文明奇蹟的典範
    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就在莽莽林海深處塞罕壩林場三代人55年堅持堅守、不離不棄,建設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創造了沙地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蹟
  • 7.31 紅星美凱龍漢中堂宏商場全球招商發布會即將華麗啟幕
    陝西網訊(實習記者 曹文哲 實習生 張彤 席雨薇)一個承載光榮與夢想的地方,一個萬商齊聚的輝煌時刻。
  • 我校初中2015年暑期沙漠生態科學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穿越 對沙漠植物一探究竟 在短短幾天時間裡,同學們在專家、老師的帶領下,參與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學考察及實踐活動
  • 【綠色發展 生態衛士】 四十七團:屯田沙海 沙漠讓出20000畝農田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四十七團,主打產業是紅棗。進入八月,團場棗園內碩果滿枝,滿眼豐收。新一連職工王建華指著腳下的野草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野草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如果把草拔掉的話,這些小的棗苗子都長不了。
  • 戰勝陝西完成黑八奇蹟,挺進全國四強
    今晚,2016全國男子籃球聯賽季後賽1/4決賽第四場貴州森航與陝西信達的比賽在貴州主場匯川體育館打響。
  • 覺得生活很操蛋的時候,想想奇蹟都發生了···
    通過視頻,再來感受一下現場的氛圍···射門瞬間,眾人歡呼的聲音(●´ω`●)φ  這是奇蹟吧···對於中國足球來說···挺難得···一個紅色奇蹟,中國男足都贏了···又是一碗雞湯不由得讓阿白想起···曾經也有一個白色奇蹟···發生在撒哈拉沙漠的白色奇蹟···
  • 頭條 沙漠真能變綠洲? 重慶交大一科研團隊找到沙漠土壤化的力學「密碼」
    9月2日,記者從重慶交通大學獲悉,該校一科研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了土壤顆粒間存在一種特定的約束,他們將這一原創力學理論運用於沙漠土壤化的生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