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主婦走出家庭,走向社會,重新開始了工作生涯。因為日本逐年老齡化嚴重,曾經家中男性「一人奶全家」的家庭結構漸漸被瓦解。但仍然因為家庭的羈絆,很多主婦走進社會也只能無奈選擇工作時間相對自由的非正職工作,一些人是因為接送年紀尚小的孩子,另一些人則是被卡在了日本的「稅」上面。
#撫養的壁壘#
截止到今年8月份,日本總務省發表了一項勞動力調查報告,其中,非正職工作人數從去年8月份開始已經減少了120萬人次,完全失業率上升了3%。這其中,服務業人手減少最為嚴重,其次,製造業的就業人數也有明顯下降。
在IT、物流、介護等長期人手不足的行業裡,雖然在今年疫情下也仍然增加了工作崗位,但是非正職崗位的數量仍然在不停的減少。
而專門針對這個問題,日本近日在一次電視臺早間新聞節目中,專門展開了話題討論。
日本的主婦們為了時間的靈活性,一般會選擇非正職的鐘點工作,但如果這位主婦正好又是「被撫養者」的話,那麼問題來了。
在日本的稅務制度中,有一個收入壁壘,如果還想繼續做「被撫養者」的話,那麼她的收入就要在103萬以下。這也就是很多主婦絞盡腦汁計算工作時間的原因,不少人都表示,想在丈夫的撫養範圍內工作。
103萬收入作為「稅牆」的分界線,雖說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妻子在工作中的一些考量,但這也會根據收入的變化而改變。
「稅金是賺了就拿不走的。」
另一方面,就是大家可能都忽略了的社會保險,這裡打個比方,如果在一個擁有501人以上的大企業工作,收入超過106萬日元的話,加入社會保險是必須的!
#太過注重撫養範圍的話…#
其實這裡要向大家說明一個「逆轉現象」。日本現在年金和健康保險比較「貴」,所以假設收入在年106萬-125萬左右的話,最後看著是錢多了,但其實最終到手的錢反而是減少的。用實際舉例的話就是,假設你在一個擁有500人以下員工的企業裡工作,如果收入達到155萬日元左右的話,就會發生這種「逆轉現象」。
如此說來,比起稅金問題,社會保險的問題更為重要。其次,加入社保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加入與不加入其待遇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加入日本社保後,因為生病或者受傷不能工作的話,也會拿到正常收入的三分之二作為補償。如果是女性的話,還會有生育補助,甚至養老金也會增多。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加入社保的作用更大,人生在世也就100年時間,與其過多的算計如何躲避稅金,不如積極的考慮工作的事情來得更舒心。不要被制度束縛住。」
時代不一樣了,僅僅為了躲開稅金而小心翼翼的工作的話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優勢,不能只看眼前的問題,如果繳納了滿滿的稅金和社保的話,也是在為老了以後有足夠的資金享受生活而考慮,與節目中的嘉賓的呼籲一樣:日本的社保相對還算優厚,為了長遠的考慮,更推薦夫妻二人一起加入這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