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名少年上周末在墨爾本一處海灘泡腳,結果小腿被咬得鮮血淋漓、慘不忍睹,兇手竟是一群微小的「食肉」生物……
據媒體6日報導,現年16歲的薩姆·卡尼扎伊5日下午踢完足球後感覺腿酸,決定到布萊頓丹迪街海灘裡泡泡。半小時後,他從水裡出來。
「他說腿上有沙子,就回到水中。」卡尼扎伊的父親賈羅德·卡尼扎伊說,回來穿鞋時,卡尼扎伊發現腿上有血,「我們把它擦掉,卻依然流個不停」。
當地遊泳愛好者保羅·達克特告訴媒體,過去16年來,「我們每天都在那兒遊泳,在水中待15到30分鐘,沒人遇到過這類事情」。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理察·雷納認定,罪魁禍首是海蝨。
他認為,海蝨「非常小,主要以死亡或垂死的動物為食」,好吃「免費的午餐」,卡尼扎伊的腿腳在水中靜止不動,正好給了它們這個機會。
雷納認為,卡尼扎伊或許混淆了針刺感和冷的感覺,沒有意識到有東西在咬他的腿。海蝨不會成群移動,但卻是「覓食高手」。一旦他的腿被咬出血,血匯入水中,便會引來更多「同伴」。
父親賈羅德·卡尼扎伊回到「犯罪現場」,用裝著生肉的網誘捕「嫌犯」,打撈出被認為是海蝨的生物。他拍下這些生物大快朵頤的視頻並曬在網絡上,「這些小東西真是喜歡肉」。
前日,@博物雜誌 轉發了這條新聞稱:就是端足目的鉤蝦一類,這些玩意兒應該不咬人啊,不過中國也發生過這樣的事件。
據半島都市報2007年8月22日報導,青島市民蔡女士反映,她每年7月份開始就在第一海水浴場遊泳,由於自己水性比較好,經常遊到較遠的防鯊網附近。
可是近一段時間,她遊到防鯊網附近時,總被一種奇怪的生物咬到。剛開始她還以為是被小海蜇蜇到了,但她發現被咬的傷口與海蜇蜇的傷口不同,很像被毒蚊子咬過後的樣子,鼓起一個大包,而且一到晚上就奇癢無比,塗什麼藥物都不管用。
蔡女士說,原本以為是偶然現象,但是此後雖然改變了遊泳方向,但是依舊被這種蟲子咬。
另一位市民趙先生指著自己的胳膊告訴記者,他剛從海裡上岸,胳膊上通紅的疙瘩就是剛剛被這種不明小生物咬到的,非常癢。趙先生稱,自己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咬了,胳膊、大腿、肚子、後背,都有被咬過的痕跡,並且一咬就是一片。
趙先生的胳膊上被咬了幾個小紅點
熱心市民姜女士無意中從海中抓住了一個神秘小蟲。記者與姜女士一起將小蟲標本送到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根據專家的判斷,這種神秘小蟲系鉤蝦的一種,一般喜歡附著在鯊魚網附近以及海藻上,一般以吃海藻中的碎屑維持生命。
因此專家提醒廣大市民:
解剖鏡下的神秘小蟲
玻璃鉤蝦結構圖
來源:錢江晚報、新華社、澎湃新聞、半島都市報、新浪微博、信息時報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廣告投放:聯繫方式:18070315798(同微信)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看上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