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七記」和「摘星」的對立不過是個引子,引出很多人心底那一問:是新式的留下,還是傳統的傳承?我們要的到底是樸實的溫暖,還是沒有人情味的精緻?是不是笨拙的堅持,在聰明的技巧面前就一定要敗北?是不是人都必須向錢看,才算不枉此生?
謝霆鋒在影片裡說:七記在春風裡開了三十年,就像是春風裡的食堂。我們做菜的,只要別人吃的開開心心就好了,我要證明給你看,人不一定要那麼無情,那麼衝動,那麼冷冰冰才可以成功。
比起他那個靠炫菜技贏得身前身後名的老爸,謝霆鋒飾演的高天賜看中的更是吃菜人的感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真誠。
其實,這一部以「食」為主題的電影,用的並不是什麼新梗,和星爺曾經的《食神》以及哥哥的《滿漢全席》玩的是同一個路數:用心做美食,人人都可以是食神。
但我仍然被感動了。也許是因為在這個什麼都快,什麼都可以人工智慧的時代,敢於慢下來,敢於推心置腹,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我在滿屏的煙火蒸騰中,吞進春夏秋冬,踏遍悲歡離合。
從前的日子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決戰食神》所要表述的也無非如此:一生,用最虔誠的心,為每一位座上賓,奉上觥籌交錯間,足以讓人流連的幸福味道。
所以「七記」的葛優也好,謝霆鋒也罷,以及春風裡的老街坊們,都過著一種足夠沉浸的人生,做菜的人,一心一意,吃飯的人,誠誠懇懇。
這種小人物的煙火幸福,火燎燎的,熱熱鬧鬧的,真的很久違,真的很美好。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萬能青年旅店《揪心的玩笑與漫長的白日夢》裡的那一句: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最平淡的食,往往跌入最瘋狂的愛。
看起來,我們做的是飯,其實做的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