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海國際電影節 —— X-Japan:疼痛永遠不會消失

2021-03-03 私旅秘制

能為X-Japan操刀樂團史上首部紀錄片的電影公司「Passion Pictures」的班底亦堪稱世界級。

知名紀錄片製作人John Battsek曾憑著另一部講述南非搖滾傳奇音樂人Rodríguez的紀錄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奪得奧斯卡金像獎。

著名導演Stephen Kijak則曾為英國殿堂級搖滾樂團Rolling Stones、英國傳奇搖滾音樂人Scott Walker、美國經典流行組合Backstreet Boys等拍樂人製作紀錄片。

這次Stephen Kijak花上超過一年時間追蹤X-Japan,成果實在令人期待。


當然,事實則是,意料之內的激動無比,熱淚盈眶,全場燃哭。

高中時接觸X-Japan;博客的背景音樂固定是《Tears》;2011年看演唱會在內場不停地喊叫與跳躍。十多年過去,私旅醬幾乎不與其他人提起自己所愛的那些樂隊,回首樂隊一路走來,一如一個人在演唱會現場,淚流滿面。


▲成團30多年,狂野不羈的VR青年們,蛻變為更加主流化的、穩重的搖滾大叔。

影片中,Yoshiki的破碎童年、父親的自殺、X的結成、Taiji的退出、Toshi被邪教洗腦、Hide的離奇早逝、X-Japan重組、Sugizo加入、Toshi回歸、Taiji的死、Yoshiki的病情……傳奇又曲折的經歷記錄,讓私旅醬多次揪心難耐。新的畫面與舊的影像互相交織,淚水分不清那是感傷亦或是感動。

Hide的段落,則是淚腺完全崩壞。



通過影片,越發感受到,Yoshiki是靈魂脆弱敏感纖細但又有強大能量的人,打破無聲偏見的堅壁,創造出音樂藝術。紀錄片中還提到,X-Japan是被美國主流音樂所認可的為數不多的國外搖滾樂隊。


製作人John Battsek對此片表示:「Yoshiki擁有卓越的才能,是確實多才的藝術家。他本人與他帶領的樂團X-Japan的故事令人難以置信地戲劇性,要向世間傳達這樣的故事實在是美好的經驗。另外,這次榮幸入選聖丹斯電影節,提供世界首映的場合,衷心感謝。」

導演Stephen Kijak則表示:「X-Japan這個樂團的存在,在初次獲得跟Yoshiki見面、商談這次項目的機會之前完全不知道。他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不僅打開了音樂另一個世界的門,上演著難以想像的連續劇一般的故事。實在無法相信自己此前竟然不知道這樣的樂團。我被交託的使命是,把在世界之中祟拜著樂團的X-Japan樂迷們仍不知道的真相,自己初次遇見這個樂團相會時的感動,告訴仍未知道VISUAL SHOCK的人們知道。能擔起將這個故事和助他們的傳說流名後世的重大角色,實在感到非常光榮。」


不管如何,影片再華麗,但現實中的夢想,總會遇到包括成員離世在內的各種坎坷。

「If X-Japan were American and sang in English, they would be the biggest band in the world.」

So sayeth Gene Simmons of Kiss in《We Are X》, a history of the biggest band you never heard of.


就像Yoshiki說的那樣:「But pain never disappears.」唯有疼痛永遠不會消失。

生活中總有自己無法掌控的傷痛,Yoshiki選擇把傷痛化為能量,鼓勵自己前行,最終成為很多人眼中閃耀的信仰。跨越語言和種族的距離,只有藝術可以將我們連接在一起。

好像越寫越感傷,其實影片也不完全那麼情緒化,笑點也頗多。

比如總在漫威電影中客串的斯坦·李帶著他自己風格的X-Japan漫畫強勢出鏡,瑪麗蓮·曼森露臉採訪實力吹捧Yoshiki,還有位美國的70歲大媽粉說自己上次看的演唱會還是貓王的,全場破涕為笑。



最後,附上幾張,私旅醬在2011年去看X-Japan上海演唱會時拍的珍藏照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