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虎頭蜂

2021-02-13 龍應臺



南方手記 03/06 ❸ 

虎頭蜂


文:龍應臺

屏東185號沿山公路沿著的山是莊嚴又嫵媚的大武山。每一條岔路開進去,都有部落。平常獨自開車,即興遊走,看山看水,這次就帶著久違的老友去看我平常遊走的部落。比較麻煩的是,失業的他人人一眼就認得。族人驚奇又開心地說,怎麼會來到我們這種小地方?(意思是,在這種小地方你也找不到工作吧……)

也不知道他說了什麼,這看起來只有三歲的小女孩如此瞧得起這個老頭,慷慨賜予他一個天真爛漫的開懷大笑。

大後部落的老媽媽,是部落傳奇的一部分。她的丈夫年輕時,為了保護族人的安全,隻身從軍,被送到南洋戰場,最後又安然回鄉。九十歲的她,這時坐在屋前看著山下,風靜靜地吹,吹著族人耕種的紅藜田。一隻虎頭蜂忽然飛過來,仿佛聽得見它翅膀震動的聲音。

從三歲到九十歲,是一條筆直的路吧?

2004年,當臺灣人的平均餘命是76.95歲的時候,原住民平均餘命是68.14歲,相差8.81歲。 到了2014年,全體國民達到79.84歲時,原住民是71.06歲,差距8.24歲。

十年的時間,從8.81進步到8.24。原住民比全體國民少活幾乎九年,而山地原住民的壽命比平地族人又更短。醫療資源不足,虎頭蜂一螫都可以讓你死在山林裡。身為漢人,我汗顏。

展開在這個可愛小女孩面前的人生道路,會是怎樣的呢?她的三歲到九十歲,能和漢人「平等」嗎?

天長地久 龍應臺


針對文章內容的交流及提問,

可發郵件至askmeanything@126.com

購書:請戳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喜馬拉雅虎頭蜂「屠殺」小蜂蜜場面慘烈
    >10月23日,在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區的一個叫嘎腰的僜寨裡,發生了一場虎頭蜂與小蜜蜂間的殘酷大戰。戰場上,成千上萬的小蜜蜂被虎頭蜂「屠殺」,沒有死的,也被虎頭蜂咬傷咬殘,躺在地上垂死掙扎,既無力自保,更無力保護它們的孩子。戰鬥前奏:一隻瘦小的蜜蜂在蜂房門階上正面遭遇一隻虎頭蜂,一場殊死之戰就這樣拉開帷幕——只見20多隻虎頭蜂向小蜜蜂蜂巢發起全面進攻,目的是吃掉對方幼蟲。虎頭蜂翅膀振動的聲音很大,象直升機似的,從頭頂飛過,還能夠感受到呼呼的風聲。
  • 亞洲「殺人」大虎頭蜂首次入侵卑詩,小心了!
    省農業廳表示,8月在那乃磨(Nanaimo)地區發現的3種大型昆蟲已被證實屬於外來入侵物種——大虎頭蜂(Vespa mandarinia)。省府表示,可能是經由個人或商品運輸進入本地。常襲擊蜂巢造成重大危害大虎頭蜂是分布於亞洲地區的黃蜂,亦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黃蜂,是亞洲地區最危險的昆蟲之一,有相當多傷人的案例,甚至會致人死亡。虎頭蜂的螫針無倒鉤,可重複使用,一螫再螫,因此一個人能被同一隻虎頭蜂螫好幾個包,且傷口找不到螫針。
  • 大虎頭蜂只能在國外逞威,回來就是泡酒好材料!
    小時候,很多小夥伴都被蜜蜂螫過,但最害怕還是被胡蜂螫,特別是國內體型最大的大虎頭蜂,要是被大虎頭蜂螫到
  • 懷集山村見聞:手指甘大隻黑尾虎頭蜂,怕怕...
    懷集山村見聞:手指甘大隻的黑尾虎頭蜂,怕憲亨!NND!
  • 夏季多「蜂」期,桃源這些人剛捅了「虎頭蜂窩」,送你份防蜂小貼士
    7月24日,漆河鎮派出所接到村民報警:呂家村村民王德平被虎頭蜂蜇傷,並在家中廁所隔層裡發現一個巨型虎頭蜂窩。鎮派出所聯合鎮專職消防隊立即趕到現場摘除蜂窩。  見到王德平時,他的左手正纏著紗布,並用繃帶吊著,露出的手指還有些腫脹。
  • 中國大虎頭蜂強勢入侵美國,以當地蜜蜂為食,被冠以「殺人蜂」
    圖為:美國全副武裝的滅蜂行動就在前幾天(10月24日),美國華盛頓州布萊恩市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搗毀了一個中國大虎頭蜂巢穴
  • 泡酒技術:蜂酒製作方法,虎頭蜂酒注意事項
    虎頭蜂酒的原料就是虎頭蜂,那麼在泡酒之前,要先捕獲虎頭蜂,穿戴好防護衣物,然後再使用煙燻蜂巢的方法,五分鐘之後,就可以獲取昏迷的虎頭蜂了。
  • 三鄉人注意,五桂山一男子爬山遇虎頭蜂 被咬兩次險喪命
    他先後兩次在大尖山被虎頭蜂蟄傷,兩次出現了休克,兩次近乎丟掉性命!所幸兩次都被及時就醫才救回了一條命!據了解▼馬先生今年47歲,由於他務工的工廠距離大尖山很近,他和工友們經常會在下班後到山上運動。10月24日這天下午5點多下班吃完飯後,他沿著人較少的泥土路向山上走去。
  • 南安一老人被虎頭蜂蟄到,然後……
    科普時間  虎頭蜂(學名:Vespa)又稱胡蜂屬,膜翅目胡蜂科的一個屬。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顎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身體長有虎斑紋,故被稱為「虎頭蜂」。虎頭蜂的生活區域不廣,主要分布國家為巴基斯坦、中國南部及印尼。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兩省海拔13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地區。
  • 南安市區一老人被虎頭蜂蟄到,然後……
    科普時間  虎頭蜂(學名:Vespa)又稱胡蜂屬,膜翅目胡蜂科的一個屬。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顎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身體長有虎斑紋,故被稱為「虎頭蜂」。虎頭蜂的生活區域不廣,主要分布國家為巴基斯坦、中國南部及印尼。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兩省海拔13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地區。
  • 【新加坡】獅城大叔撿榴槤,不料因虎頭蜂而喪命,你見過這些兇手嗎?
    它是虎頭蜂,又稱「殺人蜂」,攻擊性極強,能將人或者動物致傷、甚至致死。 虎頭蜂遍布亞洲國家,新加坡則有三種虎頭蜂,大多數會在高樹上築巢,其中紅毛丹樹最受歡迎,虎頭蜂也會在橡膠樹、椰子樹和芒果樹築巢。「虎頭蜂」這個名字,只是民間的俗稱,並不是正式的學名,在昆蟲中應屬胡蜂類,因為它的頭大的像老虎,性情也兇猛像老虎,身體長有虎斑紋,所以人們就叫它們「虎頭蜂」。
  • 臺灣一500多公斤水牛被虎頭蜂活活螫死
    臺灣500多公斤水牛,遭虎頭蜂活活螫死。
  • 「可怕」流沙一民宅家中現虎頭蜂窩  屋主表示整個人都不好了
    因其個頭像老虎,性情也兇猛似虎,身上又長有虎斑紋,便被人們稱為虎頭蜂。昨日,有網友向風情網報料:自己家的窗戶外,就來了這樣的不速之客「虎頭蜂」虎頭蜂在每年在四,五月間開始產卵,六、七月間形成成蜂,十月以後向外覓食,遇到食物缺乏時,同類中也會發生大欺小,強凌弱的現象,冬季遇到寒流過境以後,虎頭蜂就都不見了。虎頭蜂由於在秋天的時候,為了準備冬眠所需要的食物,常在秋天大舉出動,而容易誤傷人類。虎頭蜂本身不會主動攻擊。
  • 虎頭蜂木耳棚築巢 蛟河消防袋裝浸水滅殺
    8月13日,蛟河市黃松甸鎮一種植木耳的農戶被虎頭蜂蟄傷,幾次嘗試使用木棍、編織袋等工具拆除未果後
  • 影后龍應臺
    作家龍應臺,總在時代的浪頭開槍。將近30年前,臺灣政治處在翻天覆地的變革期,龍應臺便以「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點燃了「野火」。2008年前後,兩岸關係處於從對峙走向和平發展的大變動,龍應臺先是以「請用文明說服我」來加深臺灣民眾對大陸民眾的「心牆」,接著又以龍氏獨有的「大江大海」史觀,顛覆是非曲直,「以失敗者下一代為榮」。
  • 如此危險的虎頭蜂窩立即進行摘除
    近日,赤溪鎮半垟村一留守老人家一個十分危險的虎頭蜂窩,被半垟村村兩委合力斷掉,受到一致好評。
  • 馬蜂 殺人蜂 虎頭蜂 蜜蜂 黃蜂 胡蜂養殖 木蜂你見過嗎?
    經仔細觀察,官兵們發現這次的馬蜂和常見的馬蜂不同。據查詢和了解,這種馬蜂當地人稱之為「鬼頭蜂」。生性兇猛,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種類,毒性攻擊性極強,築巢於地下的洞中,土洞,樹洞。以一些大型昆蟲、幼蟲或較小的動物幼仔為食,蜂巢最大可達100多公斤!蜇人後很容易造成死傷,尤其那些身體過敏的人,只要一隻蜂就可能致人死地。這麼大個的胡蜂,消防官兵還是第一次看到。官兵們不敢怠慢,立即穿上防蜂服、戴上手套。在充分做好個人防護之後,這才攜帶竹竿和油筒悄悄向蜂窩靠近。
  • 龍應臺:《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1975年到美國之後,龍應臺嘗試著向父親的老家湖南寄了一封信,沒想到收到了親哥哥的回信,從那之後,龍應臺每次寄信給哥哥的時候都會在信封內夾十美元。龍應臺說,「我們很早就打聽過父親老家的消息,但是四個兄弟姐妹從來沒有問過母親的家人在哪裡。所以我反思原先是不是太父系中心了,第二年我跟哥哥飛到南昌找母親的家人。」
  • 女子被「螞蜂」叮咬 直接進了ICU 什麼蜂這麼毒!
    聽到呼救聲附近的同伴趕忙前來驅趕因為傷者傷勢嚴重醫院將其送往ICU搶救到底是什麼蜂那麼毒從傷者傷口拔出的蜂尾針大小驚人截至記者發稿傷者還在ICU進行搶救尋常蜜蜂叮咬最多就是紅腫這到底是什麼「蜂」如此兇狠
  • 霍山一民宅驚現約4公斤虎頭蜂巢,霍山警方緊急出動...
    據記者現場目擊,當天晚上二十時左右,趕往現場的當地公安派出所幹警和歇馬臺村村兩委幹部一起,在現場經過仔細觀察並制定了縝密的行動方案後,採取原地待命蹲守,望「蜂」而動。隨著程所長一聲令下,身著專業馬蜂服的朱師傅衝在最前面,行動小組和街道主動請纓的徐先生按照預定行動起來方案正式進入實戰狀態,大家爭先恐後有的扛梯子,有的拿火把,有的拿噴霧器、有的負責「望蜂」……在行動小組共同努力下,成功將胡蜂蜂窩搗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