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藤一利在東京出生長大。
14歲那年,經歷了東京大轟炸,他來到父親的故鄉新瀉縣長岡市避難。
從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後,半藤一利入職文藝春秋社,先後擔任《周刊文春》、《文藝春秋》總編、執行董事等職務。
半藤一利在日本近現代史領域有極深造詣。他敏銳的歷史感,為他贏得了「歷史偵探」的美名。
他的著作邏輯縝密、角度新穎,又不失趣味性和易讀性。讀者在酣暢淋漓地閱讀時,也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了全新的歷史認識,其代表作《幕末史》、《昭和史:1926-1945》和《日本最長的一天》等在讀者中大受好評。
基於他對歷史文化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半藤一利先後榮獲了新田次郎文學獎(1993)、山本七平獎(1998)、每日出版文化獎(2006)和菊池寬獎(2015)等多項大獎。
值得一提的是,半藤一利還是一位敢於挑戰傳統的「革新家」。
大部分人都聽過「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句話,甚至可能對其也深以為然。然而,半藤一利用行動對這句話說「NO」。
在日本,對「明治維新」的傳統理解都是站在勝利方明治政府的立場上的。
半藤一利的故鄉——新瀉縣長岡市是日本倒幕運動中的失敗者,在他的代表作《幕末史》中,他勇敢地站在失敗者的角度反思明治維新的歷史影響。
出乎意料的是,這部「由失敗者書寫的歷史」受到了日本人的廣泛歡迎,目前已經是日本人除教科書外了解「明治維新」的不二之選。
「我們不僅要研究成功者的歷史,同樣也要為那些失敗者而發聲。」半藤一利努力地傳達著這樣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