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記錄了人們
如何一步步簡化輸入方式
追溯鋼筆歷史的話,我們會發現它幾乎是伴隨著人類文明共同演進的。差不多在埃及人正在建金字塔的時期,蘆葦筆下的楔形文字就已經記錄在了羊皮之上。
而羅馬帝國的衰亡使得歐洲人很難再見蘆葦,才有了我們在很多名畫上看到的羽毛筆。
但是羽毛筆筆尖磨損實在是太快,歐洲人為了更加便利和便宜地書寫,創造出了用青銅製成的金屬筆尖。
羽毛筆
然而人們覺得,寫幾個字就要蘸一下墨水實在太過繁瑣,於是歷代的匠人們開始嘗試如何用筆自身來儲存墨水,持續流暢地書寫文字。
直到一千多年以後,鋼筆才有了接近今天的模樣。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貯水筆的專利證書,標誌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這個小小的進步,就足已讓鋼筆獨立地離開墨水瓶,獨立地夾在人們的口袋裡,也成就了像馬克吐溫和傑克倫敦這樣的大文豪,不再被困於三尺書桌前,靈感可被隨時記錄下來。
書籍與鋼筆
正因為鋼筆進化到了無比便利的時代,20世紀的重要歷史時刻幾乎都被一支支鋼筆所記錄了下來。
比如二戰結束後,日本投降儀式在美軍戰艦「密蘇裡號」上舉行,麥克阿瑟用5支鋼筆寫完了自己的一個名字,籤字後將5支鋼筆分別贈予了美國國家檔案館、西點軍校、兩位在對日作戰中屢建功勳的美國將軍以及自己的夫人。
1992年,美國前總統布希和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用兩支紅色鋼筆在華盛頓籤訂了裁軍協定。
鋼筆雖小 但也可成為奢侈品
「一戰」前後,工業技術為鋼筆業帶來了第一次真正的繁榮。
而Lambrou在1995年所著的《fountain pens of the world》(人稱「鋼筆聖經」),讓「五大」鋼筆品牌一說登峰造極。書中記載了當時各品牌量產旗艦中最有影響力的五支尺寸大的鋼筆,流傳廣了就變成了筆友心目中最渴望得到的鋼筆TOP5。
「龍」的代表作就是萬寶龍大班149。筆尖用了豪氣的18K金,內嵌鍍銠。因為用了活塞式上墨系統,所以筆身粗壯,也更加方便於在筆身上鍍金、鑲鑽、刻字等等。
而且正因為它的體型在鋼筆中堪稱龐大,所以在各類籤字場合極為搶眼,愈發使得它深受商界政界人士喜愛。
萬寶龍大班149
而被稱之為「鳥」的是百利金(Pelikan)帝王M800。這個品牌在國內恐怕只有資深玩家才略知一二,之所以被稱之為鳥,是因為Pelikan是一種「鵜鶘鳥」,百利金便以此為印記。
它和其他品牌不同,主力產品在不同時期的筆尖軟硬、彈性、下水大小都不一樣。而且每一支都由兩位老雕刻師傅中的一位親手製作,每年產量很少,收藏價值與藝術性也是非限量品中的一流。
百利金M800
至於「派」,那就是大家熟悉的派克鋼筆,代表作就是見證了無數歷史重要轉折點的世紀(Duofold)。派克一直致力於以「拔萃之作,智者之選」的理念製造「更好的筆」。
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小說家柯南道爾和中國著名作家張愛玲都曾用派克筆創作出傳世佳作。
派克世紀(Duofold)
因為「Waterman」的名字,威迪文這個品牌也被國內愛好者戲稱為「水人」。當家產品M100在五大鋼筆中的形象最為秀麗,而且有著各種貴金屬版本,普通型號的筆身就有手工漆杆與楠木、橄欖木、檀木桿可選,筆尖甚至還有三種不同軟硬程度,足以滿足每個人的不同書寫習慣。
至於書寫感受,有人說它的手感就像是用巧克力在紙上寫字一樣順滑。
威迪文M100
「犀」,顧名思義就是犀飛利。華特·犀飛利於1913年創辦犀飛利公司之前,曾與他父親合夥經營珠寶店。那時,他的珠寶店就已經在出售墨水筆了。
針對當時墨水筆只能通過有滴孔的小瓶灌墨,犀飛利發明了一種帶有吸墨水裝置的墨水筆,自此為後來數十年間數不勝數的發明開創了先河。
犀飛利鋼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