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前三種因其胞質內含有嗜色顆粒,故稱為粒細胞。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血細胞中體積比較大、數量比較少。具有細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細菌、防禦疾病。
嗜鹼性粒細胞增多症是白細胞增多症的一種類型臨床上比較少見正常成人外周血的嗜鹼性粒細胞佔白細胞分類計數的0%~1%,絕對值為(0.02~0.05)×109/L。如分類計數>2%(至少計數200個白細胞)或絕對值>0.15×109/L(以白細胞計數及分類計算)或>0.1×109/L(直接計數法計算),稱為嗜鹼性粒細胞增多症,有以下病因:
1、骨髓增生性疾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纖維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特別是加速期和急變期嗜鹼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時還有早期嗜鹼性粒細胞增多。有的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特別伴有染色體易位如t(3;6)或t(6;9)者,亦可有嗜鹼性粒細胞增多。
2、感染結核(特別是播散性無反應性結核)水痘、鉤蟲等感染。
3、中毒及變態反應鉛、汞鉍、鋅、藥物(特別是全反式維A酸)、注射異體蛋白後、某些食物過敏。
4、代謝及內分泌紊亂黏液性水腫、糖尿病等。
5、其他病因肥大細胞增多症脾切除後、惡性腫瘤、霍奇金病溶血性貧血、潰瘍性結腸炎腎病、照射幼年型類風溼關節炎、月經初期、重組IL-3注射後等。
掃碼加公眾微信隨時隨地了解更多健康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