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閱讀量最高的微信號
下了一個月的雨,終於停了!久違的太陽也出來了!
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很多人都喜歡到郊外出遊,可如果你在野外勞動或叢林遊玩時被小蟲叮咬後,出現高燒不退的狀況,就很有可能是感染了恙蟲病。
泰報君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10月份以來,泰州靖江、姜堰和興化相繼發生近百例人感染恙蟲病事件,而且,11月正是此病在泰州的高發期!
恙蟲病一旦不及時治療,甚至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被叮咬後出現的黑褐色焦痂
10多天前,姜堰農村某鎮上的胡女士突然出現頭暈和高燒的症狀,一開始,她以為是普通的感冒,到鎮裡的衛生所打針吃藥,可藥效只能維持一個晚上,睡前退下去的高燒,第二天一早又重新發作。
如此反反覆覆兩個星期,高燒持續不退,體溫最高時有40.2℃,胡女士身體、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家人趕緊將其轉到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醫生經過詢問,得知胡女士發病前曾下田幹過農活,於是進行針對性檢查,發現她的右側腋下附近有一塊焦痂,這才確診為恙蟲病。經對症治療,胡女士的病情這才逐漸穩定下來。醫生說,要是再晚送來兩天,情況將非常危險。
至於自己是什麼時候被恙蟲咬的,胡女士說不知道,要不是醫生發現自己身上有恙蟲咬後的焦痂,根本不會認為是恙蟲咬的。
醫生介紹說,恙蟲的個頭很小,還不到1毫米,如果不仔細看,容易被人忽視。再加上被它咬了後,往往不痛也不癢,所以許多人在「中招」後都渾然不覺。
恙蟲喜歡叮咬的部位一般是比較隱蔽、潮溼、柔軟的地方,比如說腋下、腹股溝、乳房周邊、腰部、會陰部等地方,很容易被忽視。
恙蟲病往往起病急,潛伏期約有4至14天,患者先是畏寒、寒戰,繼而發熱,體溫上升,伴有頭痛、全身酸痛、皮疹等症狀,而這一切的病理基礎是全身小血管的廣泛損傷,可累及多系統多臟器,以呼吸、消化、神經系統和腎臟損害較多見。發病初期,人身上的叮咬處出現紅色丘疹,繼而成為水泡,以後形成黑褐色焦痂。
臉部也可能被咬
市疾控中心急傳科一位負責人說,每年的10月下旬是我市水稻收穫的季節,從事田間勞動的市民極易被恙蟎叮咬感染,11月的上、中旬為該病的高發期,「前段時間雨水特別多,給恙蟎的生長提供了便利條件。」
他提醒廣大市民,這段時間應避免在草叢中坐臥休息或晾曬衣被。如需進入草叢和灌木叢,應紮緊袖口、褲管口,襯衣扎入褲腰內,並在暴露的皮膚和褲腳、領口或袖口上噴塗如驅蚊靈、蚊不叮等驅避劑進行防護。農民在田地裡勞動後,要及時拍打衣物,換衣洗澡,重點擦洗腋窩、腰部、會陰等皮膚柔軟部位,以減少被恙蟲叮咬的機會。
恙蟲病也叫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東方體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再通過攜帶恙蟲東方體的恙蟎幼蟲叮咬傳播,人與人之間不傳染。
恙蟲病主要以恙蟎為媒介,通過其幼蟲叮咬傳播。恙蟎幼蟲叮咬鼠類後,感染病原體,經卵傳給後代,幼蟲孵出後,在地面草叢中活動,孳生地多為隱蔽、潮溼、多草、多鼠等場所。當人群在田間勞作、野外作業、訓練、垂釣、草地坐臥以及接觸和使用秸稈時,極易受恙蟎侵襲,從而造成感染。
13952600825 13952600761雨牛採訪不易
求點求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