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了購物時要遵守的相關的抗疫規定,但現在又有重要的補充和變化。建材五金店,圖書館,家具店,鞋店和時裝零售商尤其受影響。而Aldi,Lidl,Rossmann等超市也有重要的創新。
在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做出硬封鎖要持續到1月底的決定後,德國零售貿易基本上仍處於關閉狀態。只有出售食物和日常用品的商店才營業:包括超市,藥店,保健食品商店,水果店,加油站,文具店,郵局和寵物市場等。而且,如果是疫情熱點地區,還有出行距離的規定。現在就來介紹一下從1月11日起消費者要注意的購物新規。
宜家,Sportcheck,H&M,Zara,Deichmann,Obi,Hagebau,Toom或Mömax等重要零售商仍然不對私人開放。但客戶可以在網上或通過電話預定商品,然後到實體店取貨,許多聯邦州已經在12月就引入了該規則,目前巴伐利亞和巴登-符騰堡州還不允許,但是從2020年1月11日開始,全德都允許此類服務。
當然,各聯邦州也有自己不同的規定,如巴伐利亞州,取貨也必須使用FFP2口罩。而客戶可以預先在網上付款,也可以在取貨時付款。
在所有聯邦州,取貨時間都需要預約。您可以在網上預約,或者找到各個市場的電話號碼進行預約。
但是,並非所有零售商都提供此類服務。例如,Deichmann就在其官方主頁上宣布,實體店在1月31日前保持完全關閉狀態。H&M和Mango也至少要關閉至1月10日。
當然,在現場挑選,購買商品還是禁止的。因此,對於買小東西的消費者來說,應該還是挺麻煩的。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有兩個概念:
預訂和取貨(Click, Reserve and Collect)
購買和取貨(Click, Buy and Collect)。
如果是前者,通常可以在分店付款。此過程通常不具有合同約束力。因此,如果客戶未在約定的時間範圍內提貨,則該訂單取消。
而通常後者更為普遍。這意味著消費者已經和商家擬定了銷售合同,客戶必須提前付款或在取貨時付款。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則商家通常有權要求手續費。
聯邦和州政府周二同意了限制新冠疫情高發地居民的活動半徑。該決定文件指出,在七天內,如果當地每十萬居民中有200例新感染,各聯邦州將採取「進一步的抗疫措施」:「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必須將活動範圍限制在居住地周圍15公裡以內」。
基本上,消費者可以在這個活動半徑內獲得食物和重要的日常用品,一般取貨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受影響的人取貨地點駛過活動半徑了,他們可能必須向執法人員出示相關的證據。消費者必須查看本州的規定,如巴伐利亞州要求:「從根本上講,旅行和休閒活動的運動範圍適用於距居住地15公裡的半徑範圍內。」但是這個範圍是以市政當局和城市的邊界計算的,而不是按身份證上的居住地址(街道)計算的,事實上就能擴大幾公裡。而巴登-符騰堡州顯然完全沒有這個規定。
在許多聯邦州,夜間出門限制仍然存在。這意味著超市,折扣店或藥店必須提前關閉。如巴登-符騰堡州,商店通常在宵禁開始前30分鐘都關門了。但連鎖超市開門還是非常早的,一般在宵禁結束後不久就開放。
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很多時裝零售商都延長了退貨期,如H&M,Zara,Mango,Adidas,Sportcheck等商店的客戶,退貨期高達60至120天。而且,在商店關閉期內到期的禮品券也通常可以延長。但是受影響的客戶應提早聯繫經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