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字,跟金報君一起玩耍!
金華日報永康金報微信號:jbykwelcome
被玻璃扎了一下,不小心割破了手指,當醫生建議打破傷風針的時候,很多人內心充滿的是不理解。這點小傷有必要這樣興師動眾的嘛?殊不知,有些傷口看著雖小,若不謹慎處理,會給將來的你釀成大禍。
雲南籍的老楊來自雲南鎮雄一個偏僻山村,來永康打工多年,七天前,他騎車摔倒,右腳踇趾有小小的擦傷。他也沒有在意,但七天後,他卻命懸一線,原來因為這一摔,他中了破傷風的槍了。
12月19號凌晨2時許,老楊開始出現頭暈,全是乏力,嘴巴酸脹,並感覺頸部僵硬,有陣陣收縮的疼痛。這種疼痛感,他一直煎熬到上午8時左右,在他看來,這是頸椎病。所以,當天早上,他來到永康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就診。骨科醫生對他進行了各項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再仔細追問病史,原來七天前老楊有右腳步外傷史,但沒有正規的處理,也沒有注射TAT(破傷風馬血清抗破傷風毒素),骨科醫生根據症狀,高度懷疑老楊得的是破傷風,將他轉入急診。
接診的柳化源主任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受傷史以及無破傷風免疫注射史,立馬做出診斷,確定老楊得了發病率低、死亡率極高的破傷風,給予緊急處理,目前老楊已經轉到重症監護室治療。
破傷風是破傷風桿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陣發性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潛伏期常為7-8日,農村稱「七日風」 。老楊摔傷處是右足踇趾關節,雖然僅有2.5*2.5cm擦傷,但處肢端血供差,沒有行正規深度處理汙染了創面,很有可能存在關節腔損傷,成了一個密閉的無氧腔,為破傷風桿菌提供生長繁殖的條件。
破傷風是可以預防的,措施包括傷口的正確處理,實施主動免疫及被動免疫。 是否需要打破傷風的簡單判斷標準是:傷口的深度和導致傷口是什麼物體。當傷口深到需要縫針,或是受到一些比較嚴重的外傷時,如釘子、木頭、刺等尖銳物質的刺傷、扎傷,出血了,這樣的傷口又深又細,正是破傷風桿菌的溫床。傷口外口較小,傷口內有壞死組織、血塊充塞,或填塞過緊、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個適合破傷風菌生長繁殖的缺氧環境。如果同時存在需氧菌感染,後者將消耗傷口內殘留的氧氣,使破傷風更易於發生。
醫生通常推薦在24小時內患者打破傷風疫苗,原則是且越早越好。但由於各種原因部分傷患在24小時內沒有打破傷風。為此不少人覺得超過24小時的損傷,再進行破傷風預防已意義不大。但不少醫生對此看法的態度是,破傷風桿菌感染潛伏期為3-21天,通常為7天。根據其發病機制,雖然痙攣毒素與神經受體結合不可逆,但在尚未出現症狀的情況下,預防就是有效果的。
本文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 餘美娜 徐偉
來源 永康金報 編輯 多啦B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