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這裡的夜暮原來可以是綠色的。
味道山鄉,常綠溪山行。某個夏日,當我們驅車趕到這個被稱之為常綠的山區時,日已偏西,幾近傍晚。到了那裡,我們繼續向深山進發,汽車駛下省道,鑽進濃密的樹蔭。山路努力向上延展,路面不寬,僅容一車通過,我們遇見了兩輛滿載毛竹的拖拉機,早早選好稍寬之地,雙方禮貌讓行,倒也一路順利。
這是一個草木勃發的季節,這更是一個有著無數勃發草木的地方。綠色,被大自然畫師在這裡隨意揮霍,任意潑灑,堆成了綠堆,捲成了綠團,溢出了綠汁。一團一團的濃綠,隨時都會從兩邊山坡滾下來。
在一個拐彎處,山道陡峭狹窄,我們被迫棄車步行。打開車門,剛巧一陣山風吹過,頭頂,身旁,腳下,無數的樹葉草葉蝴蝶般輕輕振動,沙沙作響。我們立即醉了,感覺整個身心都融化在了綠色海洋之中。
同伴們忍不住駐足讚嘆,頻頻拍照。有人提醒,好景致在上頭,別忘了走啊。
行至高處,突臨深淵。同伴們不敢往下看,膽子大些的,探頭慌張一瞥,自豪宣布:「下面有水,我看到的!」果然有水,水清澈見底,在大大小小的礫石間若隱若現。一塊獨立的千噸巨石橫臥峽底。我們所處的正是一處絕壁的半腰,向下十幾丈,向上又是十幾丈,然而,有心向下看,卻心慌,存心朝上望,卻頭暈。趕快擇路而循。
好在絕壁雖然高,卻不寬,幾分鐘之後,我們已徜徉在竹林之中。
竹林有山溪為伴。溪水似乎羞澀,她只是靜靜地細細地流,沒有咚咚作響。山風掠過樹梢,沙沙沙,似乎從頭頂落在水裡,連山溪裡通體透明的小蝦都聽到了,鑽進石縫裡。「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這裡雖然沒有千百黃鸝,但也不少,而且就出沒在我們身邊,黃鸝偶爾一露啼音,足夠婉轉動聽。我轉身望去,不遠處兩仞絕壁就像兩扇大門,把我們周圍的綠色都關在了裡面。
山氣日夕佳,一行人都留連忘返。但山間的夜幕起得早,綠色像被水作了渲染,開始逐漸模糊,含蓄。我們不便再打擾,躬身而退。這時,好客的友人給了我們一個驚喜,他說,晚餐就安排在附近山中。隨著他的指點,附近隱約可見灰牆黛瓦兩間農屋,這是附近唯一的房屋。
友人將餐桌移至屋外空地。空地一側是穿壁而過的山溪,溪裡有魚有蝦。空地另一側,頂著肥綠葉子的灌木爭相往裡探著身子。三面都是陡坡,夜色裡向上鋪展著綠。綠樹咫尺合,青山身邊斜,還用開軒幹什麼?我們不就坐在場圃上嗎。真的要羨煞孟山人。
夜幕拉起來,卻沒有很快暗下來去。天空特別明淨,還不見月亮,不見星星。我問,今天農曆幾何?竟然無人知曉。了不知南北,不知時日,還有更妙的,這裡沒有手機信息,誰的手機也不會牽涉塵世。
滿世界的綠的映襯下,我們都感覺到了空氣中的綠,天空中的綠。綠得不明亮,不刺眼,卻綠得皎潔寧靜,自然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