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未曾想過,中規中矩的「武漢」、「湖北」會成為敏感詞,就如同不曾想到,2020年,剛按下啟動鍵,就被暫停,更未曾想到,此次回家過個年,會過整整56天,而且是以寸步難行的形式。
從嘉興出發時,對新冠肺炎的疫情認識還處在蜻蜓點水「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狀態,同事間的交流僅僅是茶餘飯後的輕描淡寫,聽說我要回湖北,不少人笑言「小心回去了回不來哦」,我沒心沒肺地回復「沒事兒!我又不回武漢,不經過武漢,不接觸武漢人。」卻不料此言一語成讖,真的差點回不來。
出發時得知,武漢當日上午十點正式封城。對於封城,相信大多數人跟我一樣,因為史無前例,所以沒具體概念,只是隱約感覺到這個事兒有點嚴重了。但是,行程已定,整裝待發,他封他的城,我回我的家,一腳油門,出發!
1300多公裡的行程,原定於途中住宿一晚,分兩天來走。結果到了湖北宜昌下高速時,發現高速出口分「鄂牌」和「非鄂牌」兩個通道,「鄂牌」車輛下來一律登記測體溫,看到這個架勢,我們才真切地感受到,這個病毒好像不是毛毛雨。神經立馬繃緊,途中住宿再也不敢,馬不停蹄,繼續向前!大年三十凌晨2點,終於到家,也就是從此刻起,封鎖線內的日子正式開始。
在這56天中,我們先後3次嘗試衝出封鎖線。第一次是大年初一,湖北省各個縣市相繼宣布封城,老家所在的恩施州也宣布在當天晚上十二點封閉高速公路。當我們閃過立馬啟程回浙的念頭時,已是下午4點,距離高速封閉還剩8個小時。山區道路,夜間行車,能否在封路之前駛上高速?回浙途中是否安全?會不會遇到設卡查堵?此時回浙是否合適?萬一封路了還能否原路返回?鑑於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本著對己對人負責的態度,最終選擇留下。
這一留,便是遙遙無期。武漢封城,湖北封省,緊隨其後,全國各地進入緊急狀態,大小城鎮和遙遠鄉村,紛紛按下暫停鍵。確診病例與日俱增,各地管控措施不斷強化,正月初三,村道封閉,不串門,不拜年,不聚眾,聽黨的話,一動不動。
此後,出於「湖北籍」和「人在湖北」的雙重身份,被各方組織輪番問候。社區、街道、派出所、學校和單位,隔三岔五關心近況,上報身份信息、健康狀況以及發送實時定位,並以「近期不能(不建議)返回」作為常規結束語。
假期一再被充值延長,原本應該2月1日返崗上班,先是推遲到2月3日,再推遲到2月10日,公司放假時間再次被推遲到17日,直至最終通知全面恢復上班在24日。終於,當同事們歡呼雀躍可以上班了,我怯怯地詢問社區:「可以回嘉興嗎?」答曰:「紅碼人員,浙江禁入,一經發現,一律勸返!」
此後便陷入長久長久的等待中。等待嘉興健康碼變黃或是變綠,等待湖北出鄂通告,等待浙江入浙新政,等待組織的召喚。
為了打發漫無邊際的等待,我開始記錄湖北每天的新增病例,從2月3日的2668例,到2月5日的3887例,眼看著2月12日即將下降至2000例以下,卻在2月13日爆出驚人的14840例,心情跌至谷底,差點就要將手機扔掉。後來了解到是將臨床診斷病例也納入確認病例,心緒稍微穩定。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疫情實時數據,2月14日開始,數據拋物線開始下行,4823,2420,1843……一路破兩千,破一千,從一開始的四位數,到2月19日降至三位數,3月7日首次降為兩位數,3月12日降為個位數,3月19日湖北全省首次實現新增病例為0。每天的心情隨著數字的起伏而起伏,因為只有這數字小一點,再小一點,我們回歸的希望才會大一點,再大一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