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垻區天星橋
有個「紅槽房」
也有人叫「紅糟房」
目前
「紅槽房」和「紅糟房」
兩種說法都有
不少市民一頭霧水
到底哪個說法更權威呢?
天星橋街道:我們叫「紅糟房」
(紅糟房社區)
(紅糟房小學)
(紅糟房社區市民文化廣場)
紅糟房社區
紅糟房小學
紅糟房社區市民文化廣場
……
這些官方名稱都是用的「糟」
(高德地圖「紅槽房」立交)
內環沙坪垻下道口
寫著「紅槽房」
高德地圖也顯示為紅槽房
天星橋街道黨政辦主任周巧惠說,「紅槽房」不準確,街道認定的是「紅糟房」,這個地名源於當地居民歷史上有釀酒的習慣,地址位於現在的紅糟房農貿市場那一帶。
她肯定地說,內環快速路的下道口交通部門指示牌確實叫「紅槽房」,這給市民造成了誤解,街道準備請人大代表呼籲一下,希望能把內環出口指示牌更名,統一為「紅糟房」。
地名檔案:兩個名字都存在
奇怪的是,兩個名字都存在於沙坪垻區地名檔案中。《沙坪垻區地名辦公室地名檔案袋》封面寫的是「紅槽房」,位於天星橋街道。
其中一份《地名卡片》上蓋有天星橋街道辦事處和天星橋派出所公章,卡片寫的也是「紅槽房」。
一份《重慶市街道名稱審定表》蓋有沙坪垻區革委會公章,日期是1972年8月31日。
詳細記述如下:紅槽房地名來歷已有近300年了,居民雷雨太原有兩三間草房,開一小槽房用8鬥高粱開始烤酒。附近有一個窯瓦廠,燒出的第一窯瓦送給雷雨太蓋房,草房變成紅瓦槽房,人稱紅槽房,還立了石碑,刻了「紅槽房」幾個字。後經到會群眾150人討論,決定用「紅槽房」。
而檔案袋中還有另一份《地名補查資料更新成果表》,寫的是「紅糟房」,還附了拼音,糟讀zao。表上記載:1944年重慶市第14區紅糟房鎮公所駐此。
1990年10月,《沙坪垻地名補查和資料更新摸底表》上,也清楚記載的是「紅糟房」。
重慶晚報曾刊登關於紅槽房變遷
區民政局:紅槽房已上市地名普查名單
「紅槽房」和「紅糟房」
到底哪個更權威?
槽有三種釋義:1、一種長方形或正方形的較大的盛東西的器具,如酒槽、槽坊; 2、特指用來盛飼料餵牲畜的器具,如馬槽;3、槽狀的,如槽鋼。
糟有五種釋義:1、做酒剩下的渣子;2、用酒或酒糟醃製食品; 3、朽爛,不結實; 4、(事情或情況)壞; 5、作踐,浪費。
沙坪垻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唐銳分析,無論是槽房還是糟房,都與釀酒有關。槽和糟讀音不同,寫法差異大,再混用就不合適。
出於釀酒的意思相近,且尊重廣大群眾習慣讀音(cao)的考慮,可以認定「紅槽房」為權威名稱。
「紅槽房」作為標準地名已經進入重慶市標準地名檔案,第二次地名普查以後也作為標準地名進入國家地名資料庫,實際上官方已經認定為「紅槽房」。
天星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董克明表示,街道確實一直使用「紅糟房」,他曾親自走訪過當地市民,因為過去認字認半邊,才讀成了cao。他坦言,如果民政部門統一認定為「紅槽房」也可以,街道同意接受。
今天以後
可別把我叫錯、寫錯了哦
我只有一個書名
叫「紅槽(cao)房」
再叫我紅糟房
我不答應啦
記者 徐庶
長按並識別下圖二維碼
加入「沙區是我家」微信群
↓↓↓↓↓↓
主辦單位:沙坪垻區新聞中心
總編:董敏 | 副總編:孫平
責編:馮劍 | 編輯: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