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1319字,7圖
閱讀預計:4分鐘
印度農民針對政府新出臺的三項農業法案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兩個月。
大批來自旁遮普邦、哈裡亞納邦和北方邦等地的農民聚集在首都新德裡附近開展抗議活動。
抗議農民群體於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日當天開著拖拉機衝進首都新德裡,佔領地標建築紅堡,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造成1人死亡。
激烈的農民抗議行動為當天舉行的盛大閱兵式蒙上陰影。
1月30日,抗議農民在德裡郊區開展為期一天的絕食示威。
印度內政部為了能夠快速鎮壓農民持續不斷的抗議浪潮,以「維護公共安全」為由,切斷了首都周邊多個地區的網絡服務,以阻止農民抗議言論的發酵和抗議群體之間的信息流動。
與此同時,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警方稱在社交媒體推特上有300多個帳號涉嫌煽動抗議農民在共和國日當天鬧事。
這些帳號上同時流傳著大量假新聞和不實信息。
印度新德裡電視臺報導稱,這些涉嫌參與煽動農民抗議的推特帳號已經被封禁,數量多達300至500個。
印度這一系列針對網絡的管控引發國際媒體關注。
據悉,切斷網絡的治理方式在印度並不罕見。
自2010年起,印度政府就開始將切斷網際網路作為平息社會騷亂、預防暴力事件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2014年以來,印度斷網次數就以200%的年均速度上漲。
據美國Buzzfeed新聞網報導,自2019年印度廢除查謨克什米爾邦特殊地位後,政府就以維護地區穩定和防止假新聞泛濫為由切斷了當地的網際網路和電話網絡,此舉讓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陷入數字黑洞。
直到2020年初,印度最高法院裁定政府切斷克區網際網路的行為違憲,法院命令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機構恢復網際網路的使用。
2020年3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終於恢復了限速上網服務。
當地居民表示,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們根本無法通過網際網路及時了解疫情防控相關信息,也無法在家辦公和上網課,手機聯網僅有2G服務,基本無法打開網頁,實現正常上網。
2018年度《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顯示,該年度60%的網際網路中斷時間發生在印度。
到了2019年,印度已成為全球斷網時間最長的國家,長達4196小時,斷網次數佔全球斷網總次數的80%,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是印度國內斷網時間最長的地區。
同年,抗議政府頒布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的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等地也多次遭遇斷網。
除了加大對本國網際網路服務的管控外,印度對外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印投資和開展業務持極端保守態度,尤其是對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極不友好。
自2020年6月起,印度政府就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理由先後封禁多款中國應用,在印度擁有過億活躍用戶的TikTok成為主要打擊對象。
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多次向印度政府提交信息安全報告,但是印當局對報告內容並不滿意。
2021年1月,印度政府再次宣布永久封禁包括TikTok、百度、微信等在內的59款中國手機應用。
隨後,字節跳動宣布在印度裁員2000餘人,僅在當地保留小部分關鍵崗位。
此外,美國亞馬遜、奈飛(Netflix)等流媒體平臺在印度生產和投放影視劇內容也並非一帆風水。
亞馬遜印度區高管就表示,「印度是全球流媒體最令人興奮的市場。新冠疫情期間,公司在印流媒體平臺投資額度增加了8倍。」
負責監管流媒體的印度信息與廣播部則表示,未來會進一步加大對各平臺內容的審查和監管力度。
可見,印度雖然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但其網絡空間治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待全世界的進一步觀察。
本文為印度通編輯部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註明出處),免費平臺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臺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於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