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最新毒情預警」的信息
在銅仁微信群、朋友圈
掀起了一陣轉發熱潮
近日,貴陽警方接到群眾舉報稱,在貴陽市一些夜總會,偷偷銷售一款名叫「咔哇」的羥基丁酸飲料,「人喝了可以連續嗨三個晚上。」舉報引起警方高度重視,通過警方秘密對這些飲料進行司法鑑定檢測,飲料確定含毒,不亞於吸食K粉。通過警方秘密對這些飲料進行司法鑑定檢測,確定群眾舉報情況屬實。
隨即,全省公安機關開展排查行動。根據省廳統一部署,日前,銅仁市公安機關對全市歌舞娛樂場所、酒吧及大型超市展開了全面排查。
此次行動,共出動警力400餘人,排查娛樂場所、酒吧98家,大型超市22家,均未發現「咔哇潮飲」「咔哇氿」類γ-羥基丁酸飲料。
——延伸閱讀——
1.咔哇是什麼?
咔哇,是生長在南太平洋島國、海拔500-1000英尺地區的一種植物,系胡椒科多年生灌木,它的拉丁文名字又叫「令人陶醉的胡椒」。當地民間醫生廣泛應用咔哇改善睡眠、緩解焦慮、戰勝抑鬱、鬆弛肌肉、消除疲勞。咔哇可榨制一種飲料,即咔哇酒。2015年,國內一檔旅途探秘綜藝真人秀節目開播。在節目中,兩位嘉賓率領的旅行達人踏上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在萬那杜製作飲用所謂「最幸福的飲料」——咔哇酒,從而引起國內關注,並在年輕人、時尚人士中流行。
2.咔哇飲料到底是不是毒品?
在咔哇飲料瓶外裝看到,廠家宣傳飲料的品名為「γ-氨基丁酸」,一種運動飲料。據了解,「γ-氨基丁酸」是經國家批准允許使用的物質,這種物質是一種抑制性的神經遞質,廣泛分布於動植物體內。植物如豆屬、參屬、中草藥等的種子、根莖和組織液中都含有這種物質,不屬於毒品性質。但是,經公安機關毒品實驗室對咔哇飲料的檢驗和分析,發現其中含有高濃度的管制毒品——「γ-羥基丁酸」。 二者雖然僅一字之差,但是在性狀上卻差距甚遠。
2005年我國就將「γ-羥基丁酸」列入二類精神藥物予以管制,並於2007年變更為一類。濫用「γ-羥基丁酸」會造成暫時性記憶喪失、噁心、嘔吐、頭痛、反射作用喪失,甚至很快失去意識、昏迷及死亡,與酒精並用更會加劇其危險性。
目前,全市公安機關正在嚴查,如有群眾發現「咔哇潮飲」「咔哇氿」類γ-羥基丁酸飲料請立即舉報。
舉報電話:110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