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河南網友@白衣天使茉莉花 通過微博曝光「12歲留守女童遭老師多次強姦」引起廣泛關注,各路「營銷號」也紛紛進行轉發。
事情發生後,有媒體對此事進行了調查跟進。據報導,此事有了最新進展——經西華縣人民醫院檢查,女童何佳佳(化名)處女膜「未見明顯裂傷」。
7月4日,網民「白衣天使茉莉花」在微博就「河南12歲留守兒童被校領導強姦」一事發起求助。這位自稱是「受害人」的姑姑的網友聲稱其侄女何佳佳(化名)被該校領導強姦多達十七八次,有關公安機關卻不予立案,並威脅恐嚇她不讓說出真相。
該網民曬出的不予立案通知
該條微博發布後,立即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響應,短時間轉發量上萬,眾說紛紜。輿論在相信「女童被強姦」的論調中,逐漸冷卻、定型。
「小學」「強姦」「恐嚇」「坐牢」……一個個關鍵詞強烈地刺激著網民的眼球。但是,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
7月4日晚,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西華 發布了一條闢謠帖。但其過於簡單的情況通報進一步引發網民質疑。
隨著負面輿情不斷發酵,7月5日22點34分,西華縣公安局的上級單位——周口市公安局在官方微博發布情況通報:
我局已注意到網上反映西華縣奉母鎮一女生被強姦、有關公安機關不予立案的輿情。我局決定,由市公安局組成專案組,接手對該舉報案情的調查。我局將根據調查的結果依法依規處置,並主動提請檢察機關實施法律監督。
與此同時,不少媒體跟進調查採訪,西華縣公安局刑警大隊一位姓郭的隊長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起案件中並不存在性侵事實,而在接下來或許會發布通告。
在之後的幾天內,當事各方均未繼續就本事件發聲,網絡輿論也就在不少網友認為「官方闢謠有明顯漏洞」,相信「女童被強姦」的論調中,逐漸冷卻。
直至7月10日凌晨,記者採訪報導了涉事女學生何佳佳(化名)及其姑姑何爭先(化名,網民「白衣天使茉莉花」)的最新說辭。
何爭先表示,早在6月27日,她帶著孩子前往西華縣人民醫院進行檢查,看到醫學證明結果是處女膜「未見明顯裂傷」。7月4日,她又通過私人關係找漯河市當地醫生對孩子進行檢查,得知結果並沒有什麼問題。
何佳佳也向記者表示,「(強姦)的數字是我隨便編的」,作為孩子,她沒想到這件事會有這麼大的影響,覺得「對不起老師們」。
對此,網友「貓不愛吃魚」無奈感慨,造謠者「真是又可憐又可恨」!
7月7日,@白衣天使茉莉花 聲稱,警方已經抓獲了嫌疑教師,案件正在審訊中。
部分相關帳號對在此次事件中轉發不實消息進行了道歉。
目前,該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相信不久的將來,真相終將大白於天下。
但是,該事件遺留下的一些問題卻引人深思。
一段時間來,以「幼女」、「性侵」等字眼為關鍵詞的報導,在網上屢見不鮮。在這些報導中,有的確有其事,有的真相尚待查明,有的則是無中生有。這類報導引起了全社會對此類問題的警醒和重視,但其中的不實之辭同樣值得我們警醒。
對於活躍於各個平臺的「營銷號」們來說,流量和關注度對他們才是關鍵的,他們可以為了流量和關注度去關心「幼女性侵」事件,但他們同樣可以為了「火一把」而炒作虛假消息、散布錯誤的價值觀。
我們希望,「營銷號」們能夠加強自律,在按下轉發鍵之前,想一想自己的社會責任,不要僅僅為了「流量」而大肆渲染一些事實尚不明確甚至是完全虛構的信息。
請記住,你輕輕的一次點擊,可能有千鈞之重。
來源:光明網、中青在線等
本期編輯:荊詩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