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萬變的網絡空間裡,每段時間都會誕生幾句專屬於這段時間的「流行語」。這些流行語往往在人不知不覺時的情況下,突然火爆起來,然後又隨著新的流行熱點出現,重新歸於沉寂。其中,不少流行語都顯得頗為「奇葩」,以至於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不明白為何能紅,但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不會對這些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流行語較真,權當這是網絡時代的小小玩笑。
然而最近,追星圈子裡熱傳的一組流行語,卻以極為難看的姿態「破出了圈」,激起了絕大多數網民的憤慨。這組流行語的通用結構,是以「你是的我的XXXX」開頭,看起來似乎沒什麼新鮮。然而令人憤怒的是,這組流行語中的「XXXX」,竟然不乏《南京條約》《九國公約》之類,會讓人聯想起中華民族屈辱國恥的歷史名詞。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句,竟然說出了「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是我淪陷的開始」這種讓人聽來便感到一陣惡寒的怪話,無怪乎廣大網民會為其所激怒,紛紛加入到了聲討這組流行語的行列中來。
對於這組流行語,有人從邏輯入手,指出其行文邏輯根本不通,也有人從文學性入手,指出其比喻手法沒有任何文學價值。然而,歸根結底,這組流行語最大的罪過,既不在邏輯上,也不在文字上,而是在於其創作者對國人心中的國恥記憶毫無尊重,對悲壯、沉重的歷史滿不在乎的輕慢態度上。我國的網民儘管能夠以寬容、隨性的姿態,看待大多數異質性的網際網路文化,但大家的心中卻存在著一條共同的「紅線」,這條「紅線」,就是對國恥的銘記和對屈辱歷史的敬畏,這種銘記與敬畏並不來自別處,而來自人們心中最基本的道德與良知。
當一個年輕、不懂事的追星族說出「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是我淪陷的開始」時,他的心情恐怕並不會受到《南京條約》中那些令人倍感屈辱的不平等條文的影響,而只會為其偶像的迷人風採深深陶醉。這些追星族使用這樣的流行語,其實不過是一種跟風的行為,體現出的是一部分年輕人對歷史的無感與無知。
「你是我的《南京條約》」流行語的製造者,顯然不在乎這些歷史背後的民族血淚,也不在乎這會對公眾的感情產生怎樣的影響,而只把這種看似機靈,其實惡劣的「造句」當成一種為自己贏得影響力的方式。對這樣的人,只有讓他們知道,這種無聊流行語根本沒有生存土壤,讓他們看到,用這種方法「博出位」只會搬石砸腳,才能限制類似的行為。
有些東西適合調侃,也有一些東西不適合調侃。衡量一個事物是否適合調侃的標準,不僅寫在法律裡,也寫在人們的良知裡。廣大公眾的心中,自然有那麼一桿衡量善惡是非的「公平秤」,這種消費民族苦難的做法,不需等到有關部門出手,便會受到網民和大眾自發的唾棄。一個成熟的社會,理當擁有道德自淨能力。這次人們對「你是我的《南京條約》」的成功自淨,便是社會自淨能力的一個出色樣本。
中青融評:眼見為實,就「視」論事
視頻 / 新華社 評論 / 楊鑫宇
—————— ● ——————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本號原創微信文章轉載請標明出處,並註明微信公號:海運倉內參( ID:hycplb)
如想閱讀更多評論,請訂閱微信號「中青評論」(微信號:cydp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