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牽手」喜憨兒
——北京首家「權味、權金城」殘疾人就業示範中心落戶京西
「喜憨兒」源於臺灣對心智障礙者的人性化稱呼。「喜」字取代惜字,走出疼惜陰影,為孩子規劃喜悅與尊嚴;「憨」字取代笨字,親暱稱呼取代責備語氣;「兒」字表示永遠的孩子。一直以來,他們被就業邊緣化,因為相較於其他殘疾人,智障者更難融入社會。
2016年5月13日,全國助殘日前夕,國內知名餐飲品牌「權味、權金城」與北京市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中心、門頭溝區殘聯一道,共同為喜憨兒就業抬建了新平臺——首家「權味、權金城」殘疾人就業示範中心落戶京西。這一天,「權味、權金城」與30名來自門頭溝區的殘疾人籤訂正式的勞動合同,他們將與企業其他正常員工一樣按勞取酬、享受社會保險;這一天,「權味、權金城」將依託這一就業示範中心研發出更多的適合喜憨兒就業的崗位工種。
餐飲業作為傳統服務行業,一直是殘疾人就業的「雷區」與「盲區」。但是此次「權味、權金城」牽手喜憨兒顯然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回饋社會,關愛弱勢群體一直是「權味」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了解到喜憨兒就業困難的現狀,企業主動與市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中心聯繫,表示願意在這一領域發揮作用、做出貢獻。他們設計了產品加工、套餐組裝、布草整理、點菜服務等多個面向喜憨兒的定製崗位,並且聯合就業服務中心總結了相關的培訓標準,未來不排除將就業示範中心擴大為企業中央加工工廠的可能性。
(權味、權金城餐飲集團與北京市殘聯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權味、權金城餐飲集團與門頭溝「喜憨兒」籤訂勞動合同)
北京市人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中心為「權味、權金城」牽手喜憨兒也做了大量前期籌備工作:進入2016年,就業服務中心進行多方嘗試,希望在喜憨兒就業服務中建立平等、尊重的原則,並努力打造殘疾人與正常人混合就業的工作場景,使喜憨兒從最初的就業謀生轉向尊嚴就業。在了解了企業需求後,就業服務中心積極與門頭溝區殘聯溝通,遴選了一批接受過初級就業培訓的喜憨兒,並為企業分派了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輔導員,解決了就業示範中心的場地、設備等硬體問題。
餐飲「牽手」喜憨兒的創舉,不僅大大拓寬了殘疾人就業的道路,也為企業充分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社會形象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我們更願意看到越來越多的傳統服務領域的企業和從業者,在這一創舉的感召下,勇於擔當,銳意實踐,提供更多的喜憨兒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