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一位家長說女兒明明是博士,但是在這裡都不敢說是博士,只敢說是碩士,怕嚇著男方不敢搭訕。女博士在很久以前就被稱為是「第三種人」,這麼多年過去了,這種觀念還在,您覺得這是對女博士的一種歧視和誤解嗎?作為一名女博士,您對這個事兒有什麼想說的?
邱:將女博士戲稱為「第三種人」主要是指女博士很稀缺、很另類,這個稱呼雖然有一定調侃的意味,但確實也帶有明顯的偏見成分,暗指女博士缺乏作為女性的性別特徵。
作為一名女博士,其實我在有些場合也戲稱自己為「第三種人」,但我自己對此的詮釋是:女博士受過系統的學術訓練,大多知書達理、博學多才,她們身上兼具女性的溫婉優雅(年輕漂亮的女博士大有人在)和男性的果敢堅毅(讀博對人的身心煎熬,誰讀過誰知道),反而是剛柔並濟的代名詞。把女博士看成另類的「第三種人」,覺得女博士是乏味、呆板、缺乏女人味等等,都是社會刻板印象造成的。
個人認為,女博士在婚戀時大可不必通過瞞報學歷的方式去找尋合適的對象,家長更不可以自作主張地替女博士降格以求,覺得高學歷是女性找伴侶的制約是一種落後的觀念。因為戀愛和婚姻都需要以感情作為基礎,而建立和維繫感情最重要的條件是彼此的信任。如果一段感情一開始就不是以誠信開始的,那我個人也基本不看好它的結局。
以我個人為例,我先生是本科學歷,我們戀愛時我已是博士在讀,但學歷的差距一點不影響我們在談戀愛時和婚後生活時的感情,他不因此自卑,我也不因此自大。他有他的閃光點,我有我的局限性,情投意合就能走到一起。
主播:現場觀察了一圈,發現高學歷、高薪、高管的精英女性不在少數。父母們唉聲嘆氣:「條件明明這麼好,怎麼就是找不到呢?」的確,我們發現周圍有很對單身女性,很優秀,但就是不戀愛不結婚,而且爸媽很急自己一點不著急,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您認為這是什麼原因?
邱:社會上流行一種理論,A男找B女,B男找C女,C男找D女,剩下的就是D男和A女。這種理論有很大市場,反映了在婚戀問題上,社會大眾對於男性的寬容度比女性要高很多,其實就全國範圍來說,男性單身比例高於女性,中國的性別比是失衡狀況,單身男性總人數比女性高三四千萬。
出現新聞中這種現象,說明兩代人在婚戀觀上有明顯的差異和衝突,代溝嚴重。 三高精英女性對於自己的生活品質有追求,大多不會為了戀愛而戀愛,為了結婚而結婚,她們有更高的職業追求和人生目標,不願意為了眼前的苟且放棄詩和遠方。客觀來說,拿高薪和擔任高管女性平時工作忙,閒暇時間少,如果不把戀愛結婚看成人生的必須,恐怕也不肯拿出很多時間精力投入在婚戀問題上。 家長們則受到「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影響,覺得女孩子學歷再高、條件再好,最好的歸宿還是找個靠譜的另一半,結婚生子。
我個人一直認為,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人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不婚應該被看作和選擇結婚一樣正常,家長也好社會也好,對單身女性要更多一點尊重和寬容。
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一定是多元而包容的,社會的多樣性才構成世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