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人將《黑鏡》奉為「神劇」,這名聲傳出去,便也有了支柱,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並且接納並且接力傳頌它的「神」。這一幕,我們總是常常看到,比如諾蘭,比如《讓子彈飛》時的姜文。
在《黑鏡》第三季正式回歸之前,主創們苦心孤詣創作的聖誕特輯篇《白色聖誕》按照英劇的慣有模式,正式出籠間歇性挑逗觀眾。但是可惜這一次似乎,並沒有預想的那麼成功。根據維基百科的最新數據,《黑鏡》聖誕特輯在英國的本土觀眾收視率剛剛突破100萬人次,不到前兩集開播集收視人群的一半,在總共七集中基本墊底,作為第三季的前哨戰,聖誕特輯其實並未達到預期的成績。
可是,喜歡它的人們仍然將桂冠、讚譽,毫不吝嗇地贈予,《黑鏡》的科幻驚悚仿佛鑲出了一幅明晃晃的「金字招牌」,成了少數派的定製劇,成了孟什維克們的神劇。甚至《黑鏡》讓人們想起了日本的《世界奇妙物語》,以務實的想像力來拍生活,拍科幻片,讓兩部作品在各國的傳統電視劇創作中,樹立了殊途同歸的一尺標杆。
但,《黑鏡》聖誕篇究竟拍的好不好?要我說,這一次的科幻之旅未必是讓人心服口服的滿意。縱使神劇,也要防止任性的創作,否則撲街之後瞬間就會跌下神壇。
絕對主力的編劇Charlie Brooker此次第六次為《黑鏡》創作劇本,虛擬時空下的平常狀態引出故事,已經成為《黑鏡》故事風格的鮮明特色,逐步亮出硬科幻的特徵:植入人體的智 能通訊設備,意識副本的複製粘貼和應用,以及屏蔽(Block)的重口味功能,在模糊了背景特徵的世界裡,在聖誕節這溫馨時刻之下,自然讓人不寒而慄。
這樣的故事放在第一季、甚至第二季,或許都比現在來的更好。但是現在卻讓人擔憂起來:硬科幻本身漏洞BUG就難以避免,針對諸多細節,網上已經 出現不少吐槽的文章;更何況這樣的信息量,還要在70分鐘內講三段故事,這恐怕交給諾蘭也是一個大難題;至於人體智能引發的社會思考,《黑鏡》自己已經玩 爛了,新瓶裝著自家的老酒,總叫人覺著意猶未盡。
正常心的觀眾,當然不能期待每一集都是鬼斧神工,但《黑鏡》的聖誕篇特輯,在本身定位而言是承上啟下的,但最終效果上則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它本身就是一部少數派的定製作品,在溫情當道、每年都在重溫《真愛至上》的聖誕檔期,橫空出世、不小心稍微撲了街,也是可以理解的;這無心插柳的損耗,反而 也讓人對即將歸來的第三季,投以了更多期待——沒人知道,這群大野心的創作者,會怎樣編寫新的荒誕傳奇。
【來自新浪娛樂】